台灣參加國際搜尋小行星 找到16顆!

台灣參加國際搜尋小行星 找到16顆!

台灣5所高中參加「國際天文搜尋聯盟」主辦的搜尋小行星活動,台灣找出16顆小行星,占整體成果近1/3,表現亮眼,是參與的國家中發現小行星數的第二名,其中羅東高中更獲5顆小行星暫時編號。

由「國際天文搜尋聯盟」主辦的「搜尋小行星」活動,有來自7個國家參與,這也是我國高中生第3次參加這個活動,今年參與學校包括羅東高中、北一女中、彰化高中、惠文高中,以及國立大里高中。台灣參與泛星計畫的共同主持人、中央大學教授陳文屏說,活動期間泛星計畫每星期釋放出尚未經過科學家分析的影像,學生利用軟體找出移動天體,要是不在國際小行星中心已知天體的資料庫中,便算初步發現。初步找到的疑似小行星若經過後續觀測,驗證其軌道,便能取得暫時編號。

這次全球共有40所高中與大學參與活動,其中30所取得至少1顆暫時編號,我國5所高中皆有斬獲。在總共59顆暫時編號的小行星當中,有16顆是由台灣貢獻,幾乎占三分之一強,僅次於德國的20顆,排名第二。除了羅東高中獲得5顆暫時編號,彰化高中與北一女中則各獲得4顆,大里高中2顆,惠文高中1顆,表現都相當亮眼!參加這次活動的5所高中於活動期間,4月8號還聚在北一女交流心得,各校學生上台報告所遇到的困難,並且毫不藏私分享「小撇步」,參加的學生們都認為尋找小行星最難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如何分工合作,也因為這次難得的經驗,都表示下次還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