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潛力100-NO.24作家、主持人馬世芳/寫給2111年讀者的信 打造閃耀時代 是我們的責任

中國時報【本報訊】 馬世芳小檔案 1971年生,作家、廣播主持人。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台灣校園民歌重要推手、資深廣播人陶曉清。曾主編《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作品亦獲得金曲獎和華語傳媒音樂大獎等肯定。長年耕耘音樂書寫,並跨足獨立音樂製作、發行。 2111年 看見此信的讀者: 你好。我是在一百年前以說話和寫字為生的人。我並不至於自大到以為我說的話、寫的字竟能流傳到你的時代。你會讀到這篇故紙上的文字(我想肯定不是真的故紙,但你的時代應該還留著這類象徵式的詞語),我猜,多半是對本世紀初台灣人的文化生活有著異常的興趣吧。 而這十分惹我好奇:我很難想像二十一世紀初台灣人的文化生活,究竟有什麼值得你們特別感興趣的內容。容我以作古之人有限的腦力勉強揣測:若讓我選擇一段(你們的)近代史來做研究,以台灣為範圍(我不確定這個島名在你們的時代是否已經成為大冷門詞彙,但願不至於),無論如何我都不大可能對過去十年的台灣產生太多熱情與想像──哪怕只是再往回推十年、二十年,回到你們的上上世紀,投向歷史湖面的小石子也會立刻密集起來,砸出更多五顏六色的動靜。 我代人眼中天大地大的事情,到了你眼中均將不可避免罩上了灰黯厚沉的時光透鏡。但我仍願大膽假設:你身處的世界之所以會成為那個(我們難以想像的)模樣,大約還是有不少關鍵線索來自彼處──那一弧弧漸遠漸弱但形狀清晰可辨的漣漪,圓心曾是二十世紀最後一、二十年投向湖面的幾粒大大小小的石子。 我實在很想知道,我們這段日子的人事物,到底會不會剩下哪怕只是一個名字,仍能不時蹭進你們的日常語言?畢竟,連我望向此刻在我的時代喧騰招搖的那些,都不能不嗅到濃濃的陳舊朽腐之氣。 (我其實偷偷希望從你的眼睛回望,我們剛剛經歷的那個時代,是即將到來的某個你們將會以閃耀意象命名的時代的鋪陳,而非一大段乏善可陳的低潮時期的序曲。當然,這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 我們總會再拋出幾粒石子試試看。誰知道呢,但願我們將要做的(和某些幸好忍住沒有做的)事情,可以讓你們對我們這輩古人的嗤笑與咒罵稍微少一些些。 假如我們最後終究沒能做好,請容我在這兒先說一聲對不起。但願在不久的未來,我還可以再說一句:我們真的盡力了。 馬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