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智穎:零組件族群受惠最大

工商時報【記者張志榮╱台北報導】 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呂智穎指出,對1,000元人民幣以下的中國智慧型手機而言,價格再降空間已不大,未來決戰點將是品牌、行銷、產品差異化,但無論如何零組件族群將是量增下的最大受惠者。 上週「摩根士丹利亞太峰會」舉行期間,國際機構投資人最感興趣的議題除了美中領導人換代外,就屬行動裝置產業,尤其是這1、2年最為紅火的中國智慧型手機議題,呂智穎則是首度接受媒體專訪,以下是獨家專訪紀要: 問:未來1、2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發展趨勢? 答:這波中國低成本智慧型手機需求如我們原先所預期般,出現強勁成長,價格也陸續降至1,000元人民幣的甜蜜點,其中更有600、700元人民幣的超低價,但這多是EDGE機款、也就是從功能性手機升級至初階智慧型手機使用者。 但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第一波換機需求完成,上述EDGE使用者在接下來的換機潮過程中會開始思索,「什麼才是我真正需要的手機?」因此,可以預期的是,1,000元人民幣將是功能齊備的中國智慧型手機參考(benchmark)價格,未來降價空間已不大、而是硬體能的提升。 問:可否藉此推論後續發展? 答:也就是說,未來要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存活,價格戰已非關鍵因素,而是在品牌、行銷、產品差異化等層面開闢另一塊戰場,否則智慧型手機大者恆大的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目前除了前兩大品牌蘋果與三星外,市佔率最高也不到5%、第四季可能連4%都不到。 此外,目前美國與西歐市佔第一手機品牌比重都超過40%、但中國市佔率最高的三星卻連30%都不到,顯示出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切割情況非常嚴重,預計明年中國本土品牌手機廠商的市佔率將會逐漸逼近二線品牌廠商。 問:如何看蘋果與三星獨大的趨勢? 答:三星生產供應鏈跟台灣關連性不高,即便未來願意釋出零組件採購或代工訂單,台灣供應鏈廠商也會斟酌自身產能與價格,我認為積極去接三星訂單的意願應該不會太高。 至於與台灣供應鏈關係越來越緊密的蘋果,目前所佔營收比重甚至有的都超過50%,以iPhone為例,未來都具備單季5,000萬支的水準,相當程度改變台灣供應鏈以往的季節性效應,對台廠而言,如何在淡季時期調配產能,是接下來必須得觀察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