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高中開發科學課 國小學童收獲多

【徐榮駿 台東鹿野】 艱深的科學如何讓學生更輕易地吸收,國立中山大學附設的國光高中就結合自行開發的特殊科學課程與社會服務工作,到台東縣的瑞源國小,將生活中的科學知識設計成有趣的遊戲,讓小朋友開心地玩科學,啟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將裝著不同水量的杯子邊緣,用手指摩擦就會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讓瑞源國小的學生看得目瞪口呆。經過大哥哥大姐姐們解說空氣力學的原理,再用特製的保麗龍棒球與紙飛機,實際拋射驗證,邊玩邊學各種學校沒有教的科學知識,讓瑞源國小學生的收獲,說也說不完。 瑞源國小學生 曾同學:「告訴我們水有3種型態,固體、氣體、液體,所以我覺得很有趣。」 瑞源國小學生 彭同學:「磁鐵通電的話會變成電磁鐵,可以吸引其它的東西,(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磁力有所改變。」 其實這些特殊的教學方式,在一般的高中也很少見到,這是國立中山大學附設國光高中,6年前專門為了發展科學教育所開發的課程,結合一般高中學生服務社會的學程,這次就下鄉到台東的瑞源國小利用中低年級週五中午過後放學的時間,帶領國小學生從遊戲中,學習科學知識。 瑞源國小校長 李治國:「這樣的課程在一般高中裡面,比較難接觸到,瑞源的孩子很幸運,可以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來玩科學物理的遊戲。」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 趙大衛:「他們所學到的,也知道該怎麼服務,把他們(學習)不同的部分,為小朋友展示出來,所以小朋友他們將來如果能夠喜歡科學的話,說不定就是因為這些大哥哥或大姐姐,他們今天在這裡的展示。」 中山大學附中教學服務團隊表示,藉由特殊設計的教學方式,希望能改變小朋友對科學艱深難懂的刻板印象,進而啟發學習興趣,也讓孩子們的未來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