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審批壟斷 陸城鎮化難奏效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中國大陸城鎮化過程中充斥地方政府暴力徵占農地、「要地不要人」等矛盾。學者建議,應破除土地審批壟斷制度,才能使未來新型城鎮化真正奏效。

經濟觀察報今天報導,大陸「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目前所確定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有兩個重要指標,全國城鎮化率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人均城鎮建設用地不超過100平方公尺。

報導說,未來此規劃出爐頒布後,可望推出涉及土地、戶籍、財稅、社保以及醫療衛生等一系列綜合配套改革措施。其中,「徵地拆遷補償條例」有望修改。

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指出,因城鎮建設用地與農地間有巨大價差,地方政府大量違規違徵占農地,全大陸失地農民累計達4000萬至5000萬人。受新一波城鎮化浪潮影響,今年各地暴力徵占農地、暴力拆遷惡性事件再度升溫。

報導引述前國家土地管理局規劃司副司長鄭振源指出,很多人將城鎮化發展中普遍存在的「土地城鎮化」、「要地不要人」等矛盾,歸咎於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觀念。

但他認為,目前一些部門對土地資源、城市建設、稅費徵收等方面的壟斷配置制度,以及對中央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等才是造成「土地財政」的根本原因。

他說,但凡土地用途轉用、權屬轉變都要經過國土部審批。住建部主導的城市建設規劃,在限制城市居民到農村建房、買房的同時,把1/3建設用地指標無償劃撥為城市裡大馬路、大廣場、政府辦公大樓等用地,剩下指標又絕大部分以偏低價格出讓給工業園區,最後剩下指標才是房地產用地,土地出讓金很高,這樣才導致近年來城市房價越調越高。

鄭振源說,再加上財政部執行分稅制管理,中央把地方的大部分錢都拿走了,但事權卻留給地方,而中共中央組織部對地方官員政績考核,長期來偏重於GDP和稅收。這一系列政策壟斷才促成了地方政府走「土地財政」路子。

因此,專家建議中央政府應下放對土地指標審批、城市住房建設等資源配置的權力,給地方政府創造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減少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有足夠財力提供公共服務能力,推動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加快。1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