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小農/吃葡萄正當時 甜蜜蜜迎端午

文/陳秉佑

烈日當頭照,粽子香瀰漫空氣中,6月8日的希望廣場,一早十點半就有南郭國小弦樂團的演出。隨著演出時間漸漸接近,小樂手們在台上紛紛坐定位,台下的大人們拍照或頷首仰望。別出心裁的是,一曲過後小樂手們列隊走下舞台,一邊拉弦一邊遊行在攤位之中,仙樂飄飄在人間,現場的熱鬧氣氛於是憑添了一絲優雅。

葡萄終於將邁入夏季盛產期。來自新社的古先生,為我們展示了果肉香Q好吃的網室無籽葡萄。「從果實初發的時候就得開始套袋,不僅為了防風,也為了讓各種外在因素無法干擾葡萄的養成。」相較於溫室葡萄栽植不易,網室葡萄有天然氣候的加持,可抑制栽植成本,卻仍須投入不容小覷的心力。

關於葡萄,古先生分享並導正了幾個觀念,「有些人可能認為,葡萄籽明明也是有養分的,葡萄無籽豈不虧大?其實,要經過萃取才能有效獲得花青素,單憑一兩串葡萄,很有限。」也就是說,葡萄籽雖能幫助防老抗氧化,但要靠日常的吃食方式去達到目的,恐怕是杯水車薪;勉強咬碎吃,也容易齜牙咧嘴,多少會減損了享用葡萄的雅興。

吃葡萄真能不吐葡萄皮嗎?古先生說,只要確定葡萄無毒,最好連皮一起吃。「傳統觀念認為葡萄要洗過才能吃,還要一顆一顆把皮剝了,不然農藥全給吃下肚。但果皮富含多酚類物質,要是把皮吐了,那可比吐掉葡萄籽還可惜。」不少實驗報告也建議水果連皮吃,才不浪費養分,並非僅限於葡萄。

話雖如此,農藥殘留問題仍是民眾的難免疑慮。選購時,可有簡易的判別方式?「這樣就一目了然。」古先生說著便順手提起一串纍纍的葡萄。「表層那些灰灰白白的都是果粉,是好東西,但要是噴了農藥,地心引力會讓那些農藥向下流淌,你就會看到成熟的果實底部一圈乳白色殘留物,一看就知道不是果粉。」

古先生說:「很多客人總問,這葡萄甜不甜啊。我都請客人試吃了再說。甜不甜,其實和顏色有絕對關係,顏色越深,甜度越濃郁。」古先生認為,吃是很主觀的事,好吃或不好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有客人偏挑皮色淡的葡萄要試吃,簡直『有詐』,沒想到客人試吃過相當滿意,笑稱台灣水果是越種越甜了,還是喜歡吃不那麼甜的葡萄。」

這兩天在希望廣場,民眾也感受到台灣養殖水產的魅力。台灣鯛協會理事長蔡俊雄表示,台灣人對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大自然的供應能力卻不允許我們予取予求;面對這樣的雙重難題,台灣養殖水產遇強則強,殺出一條血路。「發展養殖水產並不容易,要嚴密防止養殖魚脫離養殖場,以免破壞生態,宰殺前還須檢驗抗生素殘留,才能讓民眾享受美味也吃得健康。」看似捨近求遠土法煉鋼,卻是對大自然的一份尊重。

攤位上毫不吝嗇地提供了現烤試吃,不灑鹽也照舊可口的鮮美肉質,難怪大排長龍。一番大快朵頤之後,再來顆番石榴助消化,豈不樂哉?台北希望廣場,不單是農民市集,更是一個可以親子同遊和農民直接交流的好地方,每週一主題,每週六、日來一趟希望廣場,對當令農特產品將有更不同的領悟。

★ 編按:本文由「台北希望廣場」提供。民國90年,為替九二一重建區內7縣市的農業營造商機、帶來「希望」,因而行政院農委會尋覓至此地,輔導創建一個優質農產品展售據點,開放給農民擺攤,藉由商業生機讓重建區逐步走出九二一地震所造成的巨大創痛。「台北希望廣場」擁有熱鬧市集般的歡樂氣氛,在這裡不但可找到新鮮便宜的漁貨蔬果,最重要的是每一位銷售的農民朋友們都掛滿著親切的微笑,細心地回答採買問題。

更多《在地小農》訊息,請拜訪「台北希望廣場」,網址:http://www.ehop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