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業 又罩烏雲

工商時報【記者王中一╱台北報導】 被視為今年「全球最大太陽能市場」的中國大陸,近日傳出利空訊息,除了運行3-4年時間的「金太陽示範工程」恐將取消,未來改以電價補貼運作外,電價補貼額度也可能下調逾一成。消息傳來,立即衝擊中國大陸太陽能廠的股價,對於台廠而言,則可能受此波及,壓抑今年的復甦力道。 中國大陸的太陽能產業經過多年跳躍式成長,早已晉升全球第一,但也因為價格太過「犀利」,整倒了不少歐美太陽能廠,換來被美國和歐盟「雙反」貿易制裁的下場。此外,中國大陸廠商飆速擴產的結果,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使得太陽能產業出現價格崩盤,已歷經一年多的寒冬。 為了拯救自家的太陽能產業,中國大陸官方除了祭出對歐美的多晶矽「雙反」貿易報復之外,也大幅強化內需市場,研調機構NPD Solarbuzz評估中國大陸今年將首度超越德國,首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安裝國。 不過,近期市場開始傳出,中國大陸推行3-4年的「金太陽工程」,因屬於事前補貼,屢屢爆出廠商「先建後拆」、「報大建小」等詐騙手法,成效並不佳,今年度就可能取消,改為電價補助的方式。 但在電價補助方面,近期也傳出國家發改委已發出「關於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的意見,其中分散式的發電補貼為0.35元/千瓦時,遠低於之前預期的0.4-0.6元/千瓦時,等於降幅超過10%以上,造成業界震驚。 消息傳出,也讓近期飽受無錫尚德破產事件衝擊的中國大陸太陽能廠,股價進一步出現下殺。當地業者表示,電價補助政策採用的是事後電價補貼,等於是太陽能電廠完工後才能分月分年逐步回收,對於財務已經相當吃緊的太陽能業者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法人認為,雖然台廠吃不太到中國大陸的太陽能內需市場,但若當地市場不佳,大陸業者更會加重力道爭取日本、東南亞等市場,甚至想辦法避開雙反爭取歐美訂單,不僅壓迫台廠的生存空間,甚至可能將原本委外給台廠的訂單收回,這都是有可能衍生出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