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香料 人工天然要定義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5日電)胖達人麵包添加香料,引起軒然大波,加上衛福部擬將准用香料增至3000多項,專家建議,應依國人飲食習慣,並定義人工與天然香料。

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秘書長張月櫻在美國接受中央社記者電子郵件專訪指出,食品的標示和廣告是要透明化,不能欺騙和擴大渲染;不過,政府對香料的名詞定義,也要清楚規範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以便了解人工添加的香料物質,與天然存在食物中的香料物質安全性有無差別。

張月櫻說,誠實標示是基本原則,只是某些食品科技以食品香味特徵的原料是不用標示的,例如冷藏包裝原汁橙汁製作過程中,回收揮發損失的柳橙香精(essence),再回加於產品中,就不用標示,此時法規應界定清楚何者應否標示。

對於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日前公告預告「香料品項建議清單(草案)」,擬將香料准用由90項增加到3000多項,專攻食品香料的張月櫻說「數目多寡不是問題」。

張月櫻指出,美國FEMA、聯合國旗下的JECFA、歐盟,以及日本等先進國家或機構,都有專業的香料安全性評估人員負責這個領域。政府應該設有專業人員了解香料准用評估過程,再進一步考量國人飲食習慣和文化,建議合乎國人需求的規範。

張月櫻表示,香料較其他原料或添加物複雜,消費者和食品專業人員認知有限,容易成為「話題」。一般而言,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香料,已考慮到一般民眾和敏感族群,例如病童、癌友、孕婦等因素,制訂出一般規範,香料製造商、供應商和使用業者依法操作,官方要監控得宜,民眾就不用驚慌。.

然而,張月櫻也提醒,調查和統計的普及規範,對於極端敏感族群而言,仍要衡量個人的生理狀況。如果攝取到令人不適、身體狀況異常的食品香料物質等,應傾聽和紀錄自身的生理反應,蒐集醫護營養和食品安全人員等專業綜合建議,建立起個人飲食行為的規範。10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