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戰國際品牌 不能只有設計感

--台商文創專題之二(中央社記者陳虹瑾台北12日電)「自己天馬行空發想,很有設計感,卻沒現實感。」亞太文創協會理事長、法藍瓷總裁陳立恆一語道破台灣文創登陸迷思,強調若沒做好「調研」功課,恐難獲利。

陳立恆進一步強調,文創業者登陸,獲利關鍵在於能否做出吻合市場需求的商品,前提是做好市場調查研究,「你要profit-making,沒有利潤、空談產業,那是騙人的嘛!」

他也在最新一期的法藍瓷會員刊物上感嘆,台灣文創不是沒有機會,只是從政府到文創人都需要走出「唯創意獨尊」的迷思,認清產業的現實面、接受行銷的挑戰性,同時嘗試以精準規格與全球市場接軌。

法藍瓷在大陸現有136個店點,今年還要再開10多個點。陳立恆說,產品主攻送禮、收藏、居家擺飾市場,從通路、價位、要賣給哪種收入的客群,都要設定好。他觀察,大陸民眾「溫飽問題解決了」,對生活講究品味、品質、品牌認可,精品購買力漸強。

法藍瓷進駐各大百貨禮品樓層,各國陶瓷、水晶、琉璃品牌都是對手。不過,陳立恆說,這並不構成太大壓力;從內涵認同、設計品味、到外觀的「形色質」,法藍瓷已建立一套行銷模式。

在大陸闖蕩多年,陳立恆對想進軍大陸市場的文創業者提出4點建議:錢脈、人脈、創意脈、價值鏈。

尤其,建立「一條龍的價值鏈」是關鍵所在,從調研、設計、開發、打樣、試銷、量產、行銷、服務、財務都要有通盤規劃,創意才能有效與商機連結。

台灣文創精品琉璃工房中國大陸區事業處總經理王秀絹則觀察,大陸通路市場「起來了」,民眾對精品的購物習慣還是上百貨公司,當華人文創精品與國際奢侈品牌一字排開,商場一樓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她形容:「那個很痛苦的!LV、Gucci要的永遠都是我們的位置。」

王秀絹比喻說,台灣文化精品等於大陸奢侈品,賣的並非民生必需,做的是工藝美術,談的又是文化;「LV可以被背出去,文創精品可不是讓你背得出去的包包」。

目前,琉璃工房在大陸品牌拓展速度快,現有54個藝廊之外,2013年預定再加開數個店點。此外,琉璃工房在全球有89家藝廊,不含商品展在內,共辦過68次大展,全球18個知名博物館收藏琉璃工房藝術家作品。

回首來時路,王秀絹說,琉璃工房初成立時,兩岸尚無「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外界不看好的聲浪多,不少人說:「那是拍電影的(指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楊惠姍)、不會做啦!」

她回憶,打響品牌知名度的第一步,是1993年「直接去北京故宮敲門」。故宮當時開先例,首度展出「還活著的藝術家」作品,就是出自琉璃工房。

她說,經多年摸索,琉璃工房在大陸市場闖出一片天,歸納出「獨特創意+人文感情+設計美學=消費者的超值體驗」法則,還要提供高品質服務。

例如,推出強調互動的「琉璃小工房」,由大陸七寶政府出資,讓琉璃走進生活,教小孩學習藝術創作;又如,替品牌金卡客人提供客製化服務,邀請家庭集體創作琉璃,「讓全家變身琉璃藝術家」。

此外,琉璃工房鎖定送禮市場,在大陸推出「節慶套裝」服務,客戶在網路藝廊可依價位、個人喜好選擇琉璃藝品,再替顧客附上卡片、送到府上。

這項服務贏得超高客戶滿意度,不過談到價格,王秀絹笑著說:「這沒得商量」。她強調,文創業者若只談文化、談創意,「這樣很難談到利潤耶!」10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