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宏碁求生 效法IBM再造

中國時報【唐玉麟╱台北報導】 台灣品牌大廠宏碁面臨變革求生的轉捩點,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昨天表示,台灣企業已面臨成長瓶頸與大轉型期,新創事業將成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重心。他建議,宏碁應循「藍色巨人」IBM模式突破,朝向資訊服務與雲端事業發展。 金融研訓院長鄭貞茂直言,最近國內科技大廠負面消息不斷,主要是產業變化太快,衝擊到製造業生存利基,面對美韓大陸等企業再造與競爭,我們要走出自己之路,加以抗衡,他建議台灣企業創新再突破,才有未來,不管它是藍海或是紅海,要殺出一條路。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晉麗明透露,最近國內手機與PC大廠有些狀況,具有20多年研發經驗的主管卻對他說,不知企業往那裡走,連研發主管都不知道未來方向,這是該產業發展的隱憂。 蔡清彥表示,台灣科技企業於1980年代陸續成立,現在面臨瓶頸與轉型壓力,造成近幾年台灣企業獲利成長走疲,工研院將致力於新創事業,協助台灣企業轉型。 他以美國企業IBM為例說,具有百年歷史的IBM,以設計製造電腦起家,約以30年為大轉型,由於電腦商品化,獲利驟減,逼得壯士斷腕,轉型提供硬體、軟體、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後來出售PC部門給聯想公司,再轉型至商業顧問服務領域,提供專業解決方案與諮詢顧問,轉型成功後,再啟動另一波企業成長。 蔡清彥認為,台灣品牌業者過去將製造業外包分工,導致關鍵製造技術不在自己手上,市場競爭激烈下,逐漸失去競爭力,唯有兩種方式解決,一是與上下游業者建構虛擬製造生態,二是如IBM轉型為創新服務公司。他建議,宏碁只能循IBM模式突破,朝向資訊服務與雲端事業發展。 為協助本土科技業突破困境,蔡清彥強調,工研院考量新創事業對台灣經濟發展重要性,希望積極協助下世代從事新創事業,2011年成立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邀請多位矽谷創投專家來協助,加速國際市場趨勢與技術接軌,這2年已成立16家新創公司,期能創造世界級公司。 工研院產經中心主任蘇孟宗說,工研院透過技術產業化已為台灣建構83家新創企業,今年預計有8至10家;他認為,「創新、開放、國際連結」將是台灣試圖產業轉型及經濟再起非走不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