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看:向江宜樺的國小說再見

左看:小校的啟蒙價值 許多人記得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畢業自耶魯大學,但卻忽視他受啟蒙教育的基隆八堵國小,即將於明年8月裁併為分校或分班。事實上,全台各地教育局都同步做此評估,扛著「教育資源浪費,學生也缺少同儕互動與競爭,不利學習」的大纛,逼著小校的師生家長就範。 然而,學校不是麵包店,不能只看眼前的經濟損益、而不看長遠的社會效益: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田中耕一,其關鍵啟蒙並非博班的指導教授,而是國小5年級時,科學課的澤柿老師在實驗課上,讓白糖加入硫酸所迸發出的火山現象。 由此可知國小的啟蒙何其關鍵,但為何政府不思考如何爭取資源,讓偏鄉的孩子有專屬的老師一對一指導?為何不在維持原有編制下,讓跨校間定期共同上課、交流,補足其缺少同儕的不足? 旋轉地球儀,看到古巴雖同為窮困的拉美國家,但其小學生卻不需上街乞討、擦鞋,全國有96所一人國小,他們的教育跨出課堂,向社區學習知識、科學及德育,所以學生要到山區工作,老師要動手修校舍,透過集體承擔的教育,最終反應在其先進的醫療與文化發展,也讓我們看到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益(社會競爭力)可以並行、而非相悖,畢竟投資國小才是投資未來! 鄭禾祚/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無競爭就無成長 當政論節目都在關注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已恢復國民黨黨籍時,卻少有人注意到江副院長兒時就讀的八堵國小即將被裁併。從今年10月開始,同為山城的基隆、苗栗,皆展開裁併小校評估,基隆包括瑪陵、八堵的10間小學,今年小一新生都在15人以下;苗栗則有21所學校是4人以下。 然而,兩座山城卻對裁併有著迥異的觀點,八堵與瑪陵國小的家長會,皆認為改為分校會影響學生的受教權、故全力反對,甚至不排除帶孩子上街。 是否非得要用如此激烈的手段來面對併校?事實上,跨過中央山脈,進入山城苗栗,卻可看到縣政府細膩的提出裁併評估,如未來5年沒有重大或新興產業移入或開發計畫、要有8成家長同意,同時配套研擬補貼家長交通費或安排交通車接送,並規劃將廢棄校舍輔導轉型做為民宿、農產展售場或社區活動中心。 事實上,我們能體諒社區擔心路程變遠,小校長期陪伴社區的精神象徵,這些都將因走入歷史而有很深的失落感,也認同不能以「教育資源短」來犧牲孩子受教權。但家長也應靜下心,客觀評估當學生缺少同儕競爭、互動時,如何發展健全的人際關係、學業進步?裁併不只為了資源,更是為了兒童學習發展著想的必要之痛。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