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轉行當農夫

工商時報【顏嘉南】 ■越來越多美國年輕人看好市場對本地種植和有機食品的需求,辭去沒有保障的工作,改行當農夫。 ■Young people are viewing agriculture as a great opportunity and saying they want to be a part of it. 美國27歲的核子工程師穆斯(Paul Mews)厭倦了辦公室官僚,去年他放棄高薪的工作到德州經營牧場;31歲的菲莉琪(Laura Frerichs)拿到人類學學士文憑後,開始對務農感興趣。34歲的羅佳絲(Gabrielle Rojas)覺得每天打卡的人生毫無意義,還得擔心被裁員,回到老家的牧場重拾工作樂趣。 越來越多美國20、30歲的年輕人投入農業,不論是在大學註冊農業課程,或是參加農夫訓練計畫,他們還透過各種社交媒體,宣揚自己身體力行的成果。 兩大理由 轉行當農夫 美國年輕人轉行當農夫不外乎2個原因,第1、許多人發現企業世界沈悶難耐,工作沒什麼保障,沒有理由繼續待下去;第2、市場對本地種植和有機食品需求強勁,即便在經濟疲弱的時候,他們也有信心能賣出農產品。 在明尼蘇達州擔任非營利機構雇員的菲莉琪,原先打算參與拉丁美洲的經濟開發計畫,她覺得在此之前最好先擁有一點務農經驗,沒想到卻愛上這份工作,現在她和丈夫經營有機農場。菲莉琪雖不預期種菜能致富,但相信能讓生活無虞。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農業比其他經濟部門表現來得好,美國農業部預測,2011年農夫獲利創史上新高。農業部資深經濟學家愛赫恩(Mary Clare Ahearn)表示,「民眾看準農場收入,尤其是資產價值增加。年輕人視農業為絕佳機會,想要投身其中。」 有鑑於美國逾60%的農夫年齡在55歲以上,而且退休時沒有人接替他們的工作,屆時美國的食物供應將倚重在更少人身上。年輕人有意投入農業,對於美國政府不啻是好消息。 美國農業部長威薩克(Tom Vilsack)計劃在未來幾年號召10萬名新農夫,國會已回應美國農業部的提案,協助年輕農夫得到農業部的援助和貸款計畫。 獲得農業部補助的農夫培育機構「中西部有機和永續教育服務」,主任瓊斯(Faye Jones)表示,「對許多人而言,經營農場是一輩子的夢想,而現在是夢想實現的好時機。」投身農業的優點包括工作環境有新鮮的空氣,又可以自己當老闆。 不過務農也得承受不可預料的天然風險,例如乾旱、水患、風災和其他極端氣候狀況,1年的辛勞可能頓時化為烏有。美國農地平均每英畝售價2,140美元,中西部和加州農地的價格甚至高出2至4倍,對於新手農夫是不小的門檻。 農夫生涯 問題也不少 此外,農夫的工作包含繁重的身體勞動,作物收成季來臨時更無休假日可言,種植果樹或其他作物還得忍受頭幾年生長期沒有收成。還有許多農夫需要第2份工作才能支付開銷,或是取得醫療保險。美國農業部估計,約有五分之三的農夫1年的收入不到1萬美元。 即便如此,威斯康辛州的羅佳絲仍樂在其中。羅佳絲在叛逆青少年時期,一心想離開牧場,經歷多年在工廠和餐廳工作的日子,她認為自己只是打卡鐘的一個數字,她回到牧場找回工作樂趣,她表示,「我現在做的都是我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