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創業-用母愛烘焙的可魯果子

工商時報【記者劉馥瑜╱台北報導】 很多人的創業故事,是為了圓自己的夢,鄭易嘉的創業故事,則是一位母親,心心念念要為孩子鋪路的艱辛路程:「有一天,我們會老,會離開,我沒有留很多錢給他,但我希望留一條路給他,讓他好好走下去…」 鄭易嘉,本名鄭陳郁,名字裡有3個耳朵,上天卻跟他開了個玩笑,給了他一個安靜無聲的世界。但是,上天關了一扇門,必定會開啟另一扇窗。 果然,鄭易嘉自小的美術天分,讓他在後來的蛋糕創作路上,展現異於他人的才華。再加上認真肯學的精神,讓他屢次獲獎,不僅得到第7屆「全國身心障礙技能競賽」蛋糕裝飾金牌獎,還曾獲得印度第6屆「國際展能節職業技能競賽」銀牌獎等。 之所以走上創業路,鄭媽媽說,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到一般烘焙坊去,因不善溝通,被師傅「聽障當成智障用」。因此,她和鄭爸爸決心將經營20多年的鐵工廠收起來,全心協助鄭易嘉創立「可魯果子工房」。 從此,鄭爸爸身兼工友和司機,要打掃做粗重活,也要開車送貨;鄭媽媽變成經紀人和銷售人員,要負責對外接洽鄭易嘉的工作和訂單,也要負責管理銷售產品。而鄭易嘉就負責全心創作蛋糕和餅乾,在父母親用巨大的愛織成保護網裡,保有一個恣意揮灑的烘焙舞台。 不過,鄭易嘉也非常爭氣。套一句鄭媽媽的話:「好吃的餅乾,若伴隨著愛心,別人會一買再買,但不好吃的餅乾,即使充滿愛心,顧客也很難上門第2次。」所以,產品本身才是留住客人的最大關鍵。 可魯果子工房的蛋糕和餅乾,標榜用料實在且健康養生,不僅糖份減少三分之一,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習慣,加上鄭易嘉的糕餅裝飾別出心裁,深受客人喜歡。2005年創業至今,從前兩個月幾乎沒收入,到現在平均月營收超過20萬元,中秋或聖誕節等旺季甚至可以衝到40~50萬元,成功的經歷還曾獲得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楷模獎。 之所以有今日的成績,鄭媽媽絕對功不可沒。起初成立工作室時,完全沒有名氣,也沒有任何銷售通路,如何打開知名度?就是鄭媽媽就拖著菜籃到各大公家機關樓下擺攤,透過一片一片的手工餅乾,一點一滴累積客源。 而鄭媽媽也從完全不會使用電腦,不會寫企劃書,到現在已協助鄭易嘉申請到政府「創業圓夢網」相關輔導及微型創業貸款,解決創業過程的品牌經營與資金等問題,讓人看到母愛的無限可能。 更難得的是,抱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鄭媽媽兩年前還創立「中華民國聽語障礙者關懷協會」,希望幫助更多和鄭易嘉一樣的小孩。 有別於其他類似的機構著重學前與就學輔導,鄭媽媽則是認為,「就業」對身心障礙的孩子來說更為重要,因此,他們主要推動職業訓練,並聘用了一名全聾的女孩子,將過去從他人身上得到的幫助,回饋給更多人。 不久前,可魯果子工房還在師範大學開設一間小型實體門市,漸漸從工作坊走向台前。不過,在採訪尾聲,鄭易嘉透過媽媽的翻譯,說了這麼一段話:「開店並不算成功,重要的是維持品質,所以我還是要繼續改良,做出更多不一樣的蛋糕和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