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客家人 客家醬菜-苗栗公館客庄 福菜正飄香

中國時報【陳慶居╱苗栗報導】 又是福菜飄香季節!苗栗縣公館種植的廿多公頃芥菜開始採收,農友忙著以薪傳六、七十年傳統技術醃製福菜。在農政單位輔導與農友堅持品質下,國內餐廳或客家料理店使用的福菜,超過三分之二來自公館,進而從消費者口碑中贏得「福菜的故鄉」名號,全國福菜節更列名客庄十二大節慶之一。 公館鄉農會總幹事韓鴻恩表示,公館地區日據時代就種芥菜、醃福菜,生鮮芥菜炆出的長年菜更是客家族群年節必吃佳餚,象徵長長久久。鄉內幾乎都是天性克勤克儉的客家人,吃不完的芥菜必須思考保存方式,先民於是研發出醃製鹹菜、福菜及梅干菜的傳統技術。 福菜達人前仁安產銷班長劉世清說,公館上游水質沒汙染,種出一棵七、八斤的芥菜,又有天時地利,較其他地區適合醃製福菜。他說,福菜因製作過程必須倒覆發酵避免遭汙染,原名「覆菜」,後取其諧音「福菜」至今。 劉世清說,芥菜每年八月中育苗、九月初種植、兩個月後採收,曬兩天後先在大池醃製一周成鹹菜(酸菜),清洗後舖稻草、細網曝曬兩天再入大桶醃製,醃、曬流程反覆多次,約七分乾時入小桶倒覆自然發酵三個月成為可口多用途的福菜。 農民將不完整葉片或曬或烘乾作為梅干菜,是客家佳餚梅干扣肉必備食材;後因市場需求增加,小棵的芥菜也被用來醃製梅干菜。 劉世清表示,公館福菜市場占有率最高,與農友醃製過程堅持品質有關。曝曬時舖上稻草和網保持乾淨,製程只有鹽和芥菜,絕無防腐劑或其他添加物,衛生安全,廣受消費者青睞。而公館仁安蔬菜產銷班嚴格管控品質,曾獲全國十大優良產銷班殊榮。 農會總幹事韓鴻恩指出,農會近年來藉由福菜節等大型活動、研發福菜魚丸、推出「好采福」伴手禮盒、真空包裝行銷福菜與相關系列產品,直銷中心與網購方式也大幅擴展市場。 但農會也憂心福菜達人隨歲月增長逐漸凋零,要強化醃製經驗薪傳,輔導年輕一輩接手,並出版專書介紹福菜歷史與料理食譜等,讓「福菜故鄉」名號更響亮,也增加農友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