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精緻 本地繡莊走出自己的路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大陸工資上漲,繡莊台商紛紛鮭魚返鄉,開業四十多年的光彩繡莊「繡才」林玉泉表示,八十年代就遭遇大陸低價的衝擊,營業額減少了一半,光彩繡莊秉持「精緻」手工,冀望能在危機之路找到轉機的生存之道。
台南的繡莊全盛期約在民國五十至六十年代左右,圍繞在赤嵌樓與開基武廟一帶街區原本有超過三十家以上的繡莊,但兩岸三通開放之後,部分繡莊選擇到大陸發展,目前民權路、永福路一帶的繡莊只剩下十多家。
光彩繡莊的老「繡才」林玉泉是國內知名的刺繡工藝師傅,曾獲多項民間工藝刺繡大獎,將刺繡從傳統的宗教民俗產業推升至文化層面,繡莊也發展出許多結合在地設計的刺繡產品。
林玉泉表示,早期部分繡莊跨海到對岸發展,看好低廉工資及低價市場競爭力,但好景不常,工資上漲是可以預料的事,不過本地繡莊也得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光彩繡莊秉持「精緻」手工,採「立體高繡」,在市場樹立獨特的風格。
以三點五尺、四點二尺見方的供桌桌裙為例,大陸電腦刺繡每件約一千元,台製的手工刺繡從二萬元至十萬元不等,各有千秋,但價格就相差了二十倍以上,從外觀可分辨其優劣,消費者還是喜歡「MIT」台灣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