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無處去 青少年常宅在家

放假無處去 青少年常宅在家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國中七、八、九年級的青少年,放假都喜歡在家上網、看電視及睡大頭覺。兒童福利聯盟公布了一份針對「青少年休閒活動」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青少年在不知道要去哪裡、沒有人陪伴、家長也不支持的情況下,乾脆「宅」在家裡做一些靜態的消遣,戶外活動嚴重不足,也欠缺與他人的互動。兒盟建議,若要改善「宅式休閒」,須從青少年、父母及政府三方配合做起。 高達八成的青少年,放假的休閒場所就是自己家裡,他們至少花3.4小時上網、2.8小時看電視,另外還有5小時,很可能是白天的時間在睡覺。超過五成的青少年表示,找不到合適的休閒場所,只好待在家裡。另有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選擇到網咖、KTV、撞球場、電子遊戲場等具爭議性的娛樂場所,消磨休閒時光。 青少年運用休閒時間效果不彰,學校、家長們或許也得負一定的責任。有超過七成的家長認為,讀書比較重要,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從事休閒活動;面對課業壓力,有超過四成的青少年表示,沒有多餘的心力去從事休閒活動,而且就算他們好不容易擠出時間,也找不到伴可以陪伴他們一起同樂。 除了青少年跟家長的因素,政府提出的政策及設備,顯然也忽視青少年的休閒權益。全台灣以青少年為主體的公立活動場所不到20處,且多分布於都會區。兒福聯盟執行秘書黃韻璇說,「給小朋友玩的溜滑梯遠多於青少年喜歡的籃球場。」另外政府辦理的青少年活動數量少、選擇性少,又缺乏趣味性,使得將近六成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實在沒有興趣參加政府舉辦的活動。 三位現正就讀國中的學生受兒福聯盟邀請,分享他們主要的休閒活動,並以當事人的角度,對促進多元休閒活動提出具體建議。就讀石牌國中的黃詠洵喜歡溜直排輪,「我家附近都沒有室內場地,遇到下雨天就不能溜了。」她說,「希望有室內場館,天氣熱溜起來也比較舒服。」 黃韻璇補充說,與其斥資興建大型場館,現階段可能更需要「社區性」、交通便利性高的小型場地。薇閣中學的林士淵平時固定參與志工活動,他認為若能調整青少年參觀博物館、古蹟的門票價格,可提高青少年參與文化活動的意願。 兒福聯盟呼籲政府應聯合民間團體,舉辦免費或較便宜、適合青少年參與的活動,同時學校應更落實辦理社團的活動。此外,家長及青少年本身,也應該重視「休閒多元化」的重要性,尤其父母應該積極參與青少年的休閒活動,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的互動。 圖說:兒福聯盟邀請三位國中學生,分享他們主要的休閒活動,並對促進青少年休閒活動多元化,提出具體建議。(photo by兒童福利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