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願景-小野空中對談 日升之鄉工藝復興

中國時報【(策劃籌備:謝錦芳、何榮幸╱執筆:謝錦芳)】 一位台東攤販之子,四十多年前在瑞士天主教白冷會安排下,前往瑞士、德國學習木工技藝,回國後成為台東最富盛名的公東高工校長,也曾擔任台東基督教醫院董事長、南島社區大學創校理事長,他就是台東的傳奇人物黃清泰。八八風災後,他全力投入社區的木工技藝傳承,並發起動員令,號召原住民朋友「學一技之長,繁榮鄉里」。 太麻里位於台東縣東南方,東濱太平洋,南接大武鄉,原稱「大貓貍」,排灣族語為「太陽照耀的肥沃土地」。千禧年時台灣第一道曙光就在太麻里,有「日升之鄉」美名。不過,八八風災時,太麻里是受創最重的鄉鎮,現年七十六歲的黃清泰以太麻里為基地,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藝全部傳出去,幫助原住民朋友重新出發。 幫原住民 和他們一起工作 應中國時報與紙風車基金會邀請,黃清泰在「新故鄉動員令:三六八鄉鎮市區第二哩路」專題中首度接受小野訪問,暢談他對台東這塊土地深厚的情感,以及如何透過木工技藝結合漂流木,為部落創造新工作機會的美好願景。 黃清泰從小在台東長大,父親是市場賣魚小販,母親經常到原住民部落賣菜,也會講阿美族語。他不是原住民,卻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他說:「要幫原住民,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他們工作在一起。」 技能競賽 征戰國際創佳績 原在東北齊齊哈爾一帶傳教的錫質平神父,大陸淪陷後,來到最窮困的台東並創辦了公東高工(德文意思為工藝學校)。公東高工成立之初,黃清泰跟著瑞士、德籍神父學木工和德文,把德文教材翻譯成中文教科書,其後並帶著學生參加國際技能競賽,至今總共獲得高達六十三面獎牌,公東高工因此聲名大噪。對他而言,「人生最精華的廿七年歲月都奉獻給了公東高工。」 人口外流是原住民部落的一大問題。馬英九總統在法務部長任內,曾以哈佛校友會名義捐贈電腦給太麻里的多良國小,然而在人口外流衝擊下,這所小學已遭廢校。八八風災後,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主任曾晴賢協助下,荒廢的多良國小變身為積木工坊。去年桃源國小校長鄭漢文在此開辦「向陽薪傳技藝樂校」,特別聘請「木工界的唐吉訶德」黃清泰擔任無給職校長。 快樂學習 堅持德國學徒制 黃清泰說,取名「向陽樂校」,就是希望原住民朋友快樂地學習,有了一技之長,可以留在部落照顧家庭;否則一離開部落,家庭就崩潰了。他認為技職教育對原住民部落非常重要。他感慨說,「國內技職教育最大問題是,政策變來變去,缺乏核心價值。」半世紀以來公東高工一直堅持德國學徒制的精神,他也將這個精神應用在「向陽樂校」,更大的願景是協助部落建立合作經濟體系。 身材清瘦的黃清泰,儘管兩鬢斑白,雙目炯炯有神,活動力絲毫不輸給年輕人。他強調,「原住民朋友只要肯學,我都樂意傳授,從焊接、車床到木工,通通都要學。我對他們有信心。」 流動教室 教學地點不受限 除了「向陽樂校」之外,黃清泰在台東社區大學開辦木工課程,上課有如打游擊戰,地點從榕樹下、廟口到自己家裡,年年都是最熱門首選。去年底,他成立「DIY協會」,把社大木工班成員組成志工隊,逢年過節時協助弱勢家庭翻修家俱、房子,還準備與環保局合作將廢棄傢俱整修後轉送給需要的人。 自公東高工退休後,黃清泰有一段時間到西部企業界任職,技術底子深厚的他曾經讓多家企業轉虧為盈。不過,繞了一大圈,他最愛的還是台東的空氣與陽光。回到台東老家,他開心地說:「能夠呼吸這裡的空氣,看到熟悉的美景,我已心滿意足。」做為原住民的朋友,他最想告訴政府官員:「如果真有心要幫原住民,應該多聽聽他們的心聲。」 ※訪談內容請見本專題官網「台灣368」www.taiwan368.com.tw,及「這些人那些事」網路廣播電台www.lagi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