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壽險面臨陣痛期

工商時報【彭禎伶】 壽險業期盼升息,已盼了超過10年,但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有關QE可能逐步退場談話,讓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反彈,全球債市也跟著波動,連帶影響到壽險業財報,壽險業似乎還未蒙升息的利益,就先深受其害。 國內7大壽險公司放在備供出售項下的債券超過3兆元,另外,加上債券型基金等利率敏感度高的商品,只要利率反彈1個基本點(bp),這些大型壽險公司的淨值就會少掉數億元,為了避免淨值大量減少、股東必須增資,壽險投資團隊必須判斷利率方向,儘早處分。 壽險業投資的基金多數是專攻法人投資標的,與一般散戶可投資的基金不同,因此這波壽險基金贖回潮,大部分不會直接影響到一般投資人投資的基金。 但資本市場近年波動幅度加劇,循環周期也變短,加上會計公報要求依市價揭露大部分資產變動情況,逼得壽險業投資周期也跟著變短,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前大部分資金一買入債券就擺著一直到到期的情況,現在已大幅改變,很多投資部位平均持有3~7年就已經算很長,為了增加投資人信心,壽險業也開始靈活投資資產,強化獲利表現。 問題是,當壽險資金成為一個大型基金,也在股市、債市、不動產市場「靈活」進出時,對市場價格的影響性就會變得更大,不僅壽險業獲利波動度會變大,連帶使得一般人投資的標的也跟著壽險資金進出,使價格跟著波動,這一點,主管機關和業者都有必要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