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業最熱門的新出口市場──日本

在東京一處汽車展示廳上,一輛日產 March 小型車有著日本品質的象徵,節油、堅固且操作順暢,差別只在這輛 March 生產地不在日本──而在泰國。

業務員 Shiro Kakinuma 表示:「過去這種 March 出現在日本時,還有一些報章雜誌質疑這種開發中國家製造的汽車品質,但現在再也不會了,大家逐漸認為銷售海外製造的車子是遲早的事,也是一種全球化現象。」

日產汽車 (7201-JP) (NSANY-US) 2010 年開始進口海外製造的車輛後,也為日本大型企業開拓了此路,化妝品銷售商資生堂和電子產品大廠東芝均如法炮製。

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 汽車產業分析師 Masato Sase 表示:「日產做出了劃時代的決定,在這之前市場均假設在日本銷售的汽車,一定就是在日本製造的。」

根據官方數據,至 2011 年的過去 10 年來,海外工廠的出貨量已翻升 1 倍以上,創下 8.4 兆日元 (1074億美元) 的紀錄,其中包括過去 2 年成長 31% 的紀錄。

日元上漲、勞動力老化、海外勞工技術改善等因素,已侵蝕了百年來日本僅購買日製品的習慣,不僅是消費性品牌受到影響,工業產品如電子機械和化學產品等也都轉往海外生產。

資生堂下個月將把其在台灣和越南生產的 Za 化妝品出口至日本,為資生堂頭一回引進全部海外製造的產品;三菱汽車位於泰國的工廠 8 月 31 日也開始出貨小型車;日本最大拖曳機製造商久保田 (Kubota) 去年也開始在日本銷售其中國製種稻機器和美製的除草機。

日本終於也踏上西方跨國企業走過的路,底特律汽車大廠在墨西哥製造銷至美國的汽車,西歐企業 (主要是德國) 也在東歐建立起製造基地,出產貨品回售至歐盟區。日本方面,多年前日本零售商販售的服裝就是中國製產品,但日本人對於日製產品的執著卻比西方人來得堅決。

過去 5 年來,日元兌美元上漲約 45%,企業被迫加速產線外移至成本較低且勞動力技術熟練的國家。東京摩根大通股市分析部門主管 Jesper Koll 表示,這些海外工廠的利潤是國內工廠的的 2.5 至 3 倍多。

根據東京人力公司 Works Institute 的數據,因日元上漲而興起的產線外移將造成 10 年內日本製造和營造流失 400 個工作機會。

對日本央行而言,產線外移的趨勢恐讓自 1990 年代起就困擾日本經濟的通縮問題更難平息。

亞洲發展銀行機構 (ADBI) 的 Yuqing Xing 表示:「反向進口會讓通縮更加惡化。如果企業在海外生產,會擴大削減成本的空間,物價會進一步下滑。」

然而,日本消費者似乎不怎麼在意,日產的 March 起價僅略高於 100 萬日元,在該公司內銷的小型車和次小型車中占 34%,其價格比日產日製的 Juke 小型車 (標價160萬日元) 還要親民。

業務員 Kakinuma 表示,自從 March 改泰國生產後,銷售量不斷增加。

東京摩根士丹利日本經濟研究部門主管 Robert Feldman 表示:「消費者對產品製造地的在意程度已經下降許多,泰國製的日產車仍然是日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