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嘯重災區擬用再生能源 力搏敗部復活!

位於日本東北邊面對太平洋的「陸前高田市」,去年 3 月 11 日也被強震伴隨而來的海嘯吞噬,當地 2.4 萬人口當中,共有 1700 人死於這場海嘯。

海嘯過後,另一場苦難才來襲。三分之二的居民因為這場海嘯已無家可歸,陸前高田市市長刀羽太,在去年接受《彭博社》訪問時就指出,基礎建設與當地經濟破敗,加上高比例的居民失去住所,人們因此將被迫移居其它大城市尋覓工作,尤其是年輕的勞動力,使得陸前高田市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居 23%,政府數據更預估,2050 年比例還會升至 40%。

今年《彭博社》再度造訪市長刀羽太,他表示這個城市正在進行重建,他的理想很遠大,他希望透過參與中央的綠色能源專案,也就是所謂的 「未來城市」計畫,讓地方扭轉頹勢,並成為日本谷底翻身的楷模。

日本在泡沬化後萎靡不振超過 20 年,而未來 20 年同樣也很悲觀,因為日本面對一個快速老化的人口結構、製造業競爭力落後於中國與南韓的現實,以及更加依賴能源進口而擴大的經常帳逆差。這場實驗,也許能為日本未來發展提供更多答案。

在未來城市藍圖中,陸前高田市自給自足能力提升,並從再生能源產業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引進年輕勞動力,取代當地受重創的農漁產業。

「超」高齡化社會

日本東大教授宮田秀明是公衛暨環境專家,他建議當地發展再生能源產業,認為這同時能兼顧解決農村人口高齡化的問題。宮田秀明教授指出,日本各地同樣面對到這個問題,年輕人口多移往大都市發展。不過,倘若陸前高田市能興建再生能源工廠,並提供青年相關的工作機會,便可降低年輕人口外流。

為讓這項遠景成真,陸前高田市向中央申請加入「未來城市」補助專案計畫,該計畫的預算每年達 1250 萬美元,工作目標是發展深具環保概念與使用再生能源的城市。除了陸前高田市,同樣位於岩手縣的大船渡與住田這兩個城市同樣也在「未來城市」專案計畫中。這項計畫的工作項目,包括改變舊有電力供應結構,太陽能及其它再生能源產出的電力供應比重拉高至少 5 成,同時幫助一共 6.7 萬位居民降低用電成本。

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已有 11 個城市加入這個「未來城市」計畫,其中有 6 個是位於日本東北的海嘯重災區。

參與「未來城市」專案計畫的地方官員們表示,他們希望能吸引綠色能源供應商加入,包括生產鋰離電池的製造商,以儲存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另外,地方官員們還構想要為鎮上採購電動巴士,提高交通便利度,吸引外來人口,另外還要重建更多的學校,並讓校內設施可供社區民眾使用。不過,未來城市是否能徹底落實,端賴中央的重建預算是否充實,讓這些城市能分享到資源。

反核思潮促成「未來城市」構想

福島第一核電廠爆炸後,整個東北地區籠罩在核幅射的恐懼中,東北多處城市測出高量核幅射,這起事件也讓人質疑核電廠的安全,以及反思核電廠存在的必要性。《朝日新聞》所做民調也顯示,有高達七成四的受訪者支持日本核電廠除役。

大幅降低對核電的依賴後,日本只能擴大石油天然氣進口量,然此時國內財政負擔沈重,經濟又衰頹。震災前,日本國內電力供應有三成來自國內核能發電,災後,核電廠因民眾顧慮而一座座停擺,到了今年 5 月 5 日,國內核能發電比例降至零。不過,6 月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則以國內經濟發展必要為理由,打算讓位於日本西部的兩座核子反應爐恢復供電,其中一座已在 7 月9 日開始運作,即便如此,中央原則上還是大力推展再生能源發電。

在「未來城市」藍圖中,日本政府將強迫電廠在未來 20 年,採購一定比例價格較昂貴的再生能源電力,每小時一瓦特電力為 42 日圓(折合台幣約 16 元),高於目前工商業用電戶支付的同單位電力價格 13.65 日圓(台幣約 5.15 元)。有了政府的收購保證,再生能源發電才不致因價格競爭力差而被市場淘汰。

政府對綠色能源產業的獎勵與補貼,亦可望進一步拉升鋰離電池的需求,而生產這類電池的日立(6501-JP)與 NEC (6701-JP)這兩家大企業與其它 28 家鋰離電池生產商都在受惠名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