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服務業走紅兩岸充滿商機

工商時報【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所長王建彬博士指出,兩岸時尚消費者對「時尚」的概念,都認為是一種生活態度,代表著美好的事物。 王建彬是在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的消費及運輸產業(CBT)午餐會上,就「兩岸時尚服務業國際化發展與商機」發表演講時作了以上表示。 兩岸時尚消費者的時尚態度的改變,也象徵著兩岸人民隨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後,對時尚服務業產品的要求更精緻化、國際化,充滿無限商機。 2011年台灣服飾零售業的整體營業額超過新台幣1,840億元,其中出口值226億元;而台灣設計師品牌在兩岸時尚消費者心佔率中包括潘怡良、溫慶珠、林國基、竇騰璜、陳季敏、潘黛麗等享有極高知名度。 例如,威卜蘭型的時尚消費者對葉珈伶及黃淑琦認知度最高;挑剔型的對潘怡良認知度極高;而享樂型的對溫慶珠認知度最高。 商研院調查,台北、北京及上海,這兩岸三大都會區的時尚消費者,近期優先購買的國際前十大時尚品牌包括:ZARA、LOUIS VUITTON、BURBERRY、CHANEL、GUCCI、PRADA、H&M、Hermes、COACH、NIKE。 兩岸時尚消費者的特性,王建彬說,在北京認為是一種符號、氣場及身份地位;在上海,代表流行前端、氣場及身份地位,在台北則是創意、流行前端、不刻意跟隨流行。 王建彬指出,兩岸時尚消費者重視設計感與獨特性,對台灣設計師評價高,但我國時尚業者仍有許多可發展的空間,廠商應可採不同定價策略,打入不同消費等級的族群。 以科技與在地觀察方式,深入瞭解與分析目標族群,掌握其不同人生階段的價值主張,提升品牌知名度且強化品牌認同,透過各種媒體展示時尚美感與氛圍,是台灣時尚服務業者必須掌握的重要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