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品牌不再中國製

工商時報【謝璦竹】 ■以後要在大陸買到Prada、Channel的便宜「樣衣」可能愈來愈難,因為愈來愈多時裝品牌開始把製造基地轉移到本土周邊國家,以加快生產與設計的溝通。 隨著大陸向產業價值鏈上游移動,以Zara為首的歐洲時裝品牌開始在本國周邊國家發掘合適的供應商,使南歐、北非與東南歐國家成為新的時裝製造中心。 時裝品牌從「中國製」變為「摩洛哥製造」,並非完全出於成本考量。儘管大陸製造的成本呈上升趨勢,但還算得上低廉,因此時裝品牌決定改由「摩洛哥製造」或「摩爾多瓦製造」,還有其他原因。 一個主要原因是為加快對瞬息萬變的消費者行為反應。Inditex旗下的Zara品牌60%的產品在歐洲或周邊國生產,這是其能在短短數周內在店面推出與時裝秀相仿時裝的一大主因。 Inditex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服裝零售集團,日前公佈截至1月底的2011會計年度全年業績顯示,該集團在82個市場新開設483家門店;淨利潤上升12%至19.3億歐元,將其股價推至71.99歐元的歷史最高點。即使不計新店,年度銷售額仍在可比基礎上增長了4%。 薪資成本 不是主因 Zara的成功給時裝產業帶來新的競爭壓力。義大利內衣品牌La Perla設計師貝安奇(Giovanni Bianchi)說:「在土耳其和突尼斯生產服裝的成本當然高於中國製造,但把(大陸)加薪幅度考慮在內,其實成本也沒高多少,且土耳其和突尼斯離義大利要近得多,對我們來說更方便,能更好地把關好質量。」 去年底,該品牌將旗下大眾品牌Studio La Perla生產線從大陸移至土耳其和突尼斯,並將睡衣採購從移至葡萄牙。 大陸的成本優勢正在消失。過去5年,大陸全國工資指數每年平均上漲15%。法國時裝研究所(Institut Francais de la Mode)估計,去年中國大陸沿海地區月薪從2005年的240歐元上漲到400歐元,而突尼斯當前月薪水平是160歐元,摩洛哥和摩爾多瓦則分別是152歐元和200歐元。 法國時裝品牌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Barbara Bui和Etam近期也將部分生產業務移至更靠近本土的地區。 Jean-Charles de Castelbajac近期將海外生產業務移至匈牙利,其負責人洛佩茲指出:「在中國製造的性價比,不再好得令人滿意。」 Barbara Bui在2010年將生產遷至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其副執行長拉加德(Jean-Michel Lagarde)稱:「在中國製造帶來的距離以及語言障礙,讓我們始終難以把好質量關。」 歐洲生產商 更好溝通 在中國原有2萬名僱員的Etam上月宣佈,將部分生產遷至突尼斯、摩洛哥、葡萄牙、希臘和土耳其。Etam董事總經理米奇歐(Laurent Milchior)表示:「我們在與南歐和東歐的生產商合作時,更容易按我們的方式行事。這是為了更好地回應市場需求,讓產品更快上市。」 法國內衣及針織品行業團體發言人林傑特說:「中國企業更青睞來自美國的(內衣)訂單,因為他們的產品沒歐洲那麼複雜,美國品牌更多是基本設計,並且需求量大於歐洲品牌。所以,中國生產商與歐洲品牌合作的興趣減淡,開出的條件更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