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成長 各類文學展風靡印度

【編譯劉耘整理報導】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印度出版書籍年年增加,各式文學展覽也如雨後春筍般興起。 光是去年,全印度就舉辦了超過60場文學展,平均一週多就有一場。這些文學展的規模、品質、品牌知名度及參加者各有不同,17日於西印拉吉斯坦省(Rajasthan)首都展開的第9屆齋浦爾文學節(Jaipur Literature Festival)就號稱是世上規模最大的文學展。 印度文學展師法其他文化展覽的舉辦模式,例如電影展。每年夏天舉行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estival)也被印度大型文學展視為模範,而其他小型展覽又參考大型展覽的模式。 近日舉行的齋浦爾文學節相當於印度文學領域中的坎城影展。這場為期5天的活動邀請來約240位作者、音樂家及社會知名人士參與,去年吸引了18萬人參觀,是2006年開辦以來最多,展覽也成為齋浦爾這個旅遊地點中的新興景點。 特色突出才能生存 舉辦地點也成為文學展的賣點之一。印度東北東梅加拉雅省的西隆創意藝術、文學及音樂節(Shillong CALM Festival)已舉辦3年,展覽規模小卻相當精緻。 「每個展覽都有自己的風格及特色。文學展絕不只是讓民眾接觸作者並與之討論而已。」該展覽的創意指導拉瑪(Sambha Lamarr)說。 這些文學展匯聚了英語及其他印度語言的作家,另外也包含音樂會、獨角喜劇表演及激勵演說等活動。去年,印度暢銷作家巴加(Chetan Bhagat)就在展覽中鼓勵民眾閱讀及寫作,並討論印度年長者住宅的議題。 在孟買、加爾各答、清奈和班加羅爾等大城市,這些展覽已成固定舉行的活動。而除了以城市為據點,也有以主題為主的文學展,例如新德里就舉辦了規模最大的兒童書展Bookaroo,以及知名漫畫及圖像小說展動漫控大會(Comic-Con)。 要在同一地點、同一時期舉辦這麼多場文學展,加上各展覽邀請來的作者及講者通常會重疊,主辦單位必須突顯每個展覽的特色。 於南印清奈舉行的生活文學展(Lit for Life)策展人戴維達(Rachna Singh Davidar)認為,展覽活動策劃及是否具特色成為能否吸引民眾參加的關鍵。文學展的主題要夠特殊、強烈且細緻,才能吸引那些對無數展覽感到疲乏的民眾。 阿皮捷加爾各答文學節(Apeejay Kolkata Literary Festival)策展人巴加(Maina Bhagat)則表示,由於加爾各答的城市步調相當悠閒,他們的展覽以反映城市特質為主,同時也展出國內及國際文學作品,不會在一段時間內向讀者展出太多主題,儘管這種模式可能適用於大型的齋浦爾文學展。 孟買的時代文學嘉年華(Times Literary Carnival)共同策展人達維達雅爾(Namita Devidayal)則說,他們試著結合孟買當地電影、食物及人文等特質,透過創意將這些文化領域與書本世界連結。儘管文學仍是展覽重點,但展覽中的講座及討論則能吸引其他創意領域人士。 不過,在印度文學展蓬勃發展之時,許多展覽主辦單位及策展人都認為,某個時間點過後,草率的文學展將被淘汰,妥善規劃並擁有突出特色的展覽將生存下來。 免費入場 辦展不為賺錢 與許多海外展覽不同的是,印度文學展開放大眾免費參加。展覽資金則來自食品、飲料、旅遊及合作企業的贊助,同時也自政府旅遊及文化部門取得經費。 費用主要用於與會作者的交通及住宿花費。齋浦爾文學節首度舉辦時花費為1千萬盧比(約新台幣490萬元),今年增加到7千萬盧比(約新台幣3,400萬元),較小型文學展的花費則介於3百萬盧比(約新台幣147萬)至7百萬盧比(約新台幣342萬元)之間。 至少就表面而言,沒人透過展覽賺錢。出版商的書籍銷售並未因展覽而增加,而剛出道作家則為了增加曝光機會而參與展覽。由於印度主流報紙及雜誌媒體並未包含文學評論,文學展成為唯一能吸引媒體的管道。 儘管印度出版業的步伐仍緩慢,但在經濟層面上已有相當進展。印度書籍市場正在成長,不像西方出版業,書店紛紛關門或數位化。尼爾森書籍零售調查(Nielsen BookScan)調查指出,2013年印度出版業比上年度成長5%,而服務範圍遍及全印的電子商務網站Flipkart影響甚大。 目前,由於印度的文學展覽為數可觀,大多數作家們還不至於無處可去。作家及出版商布塔利亞(Urvashi Butalia)表示:「大部分參加文學展,甚至是非文學展覽的群眾都相當投入並充滿好奇。我認為,若這些展覽讓他們更接近書本,那就足以構成我們出席展覽的理由。此外,能接觸實際及潛在讀者並聆聽他們的意見,對我們來說也很有幫助,這是我們在許多文學展中試著做的事。」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