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瓊:壽險利差損逾千億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張中昌╱台北報導】 針對壽險業財務壓力,保險局長曾玉瓊昨(27)日在立法院財委會首度揭露,若以RBC的利率風險(C3)來看,壽險業整體利差損每年達「數千億元」。立委李桐豪因而督促金管會,應建立明確退場指標;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則回應:「這是好建議,可以研究」。 據悉,壽險業每年來自保單死差利益及費差利益應有上千億元,由於早年銷售的高利率保單,現在都面臨極大的利差缺口,即便平均投資報酬率有3.5%,每年損益表上的利差損失就有1,000~1,500億元,若以RBC計算方式,即加計備供出售項下未實現虧損,利差損恐逾2,000~3,000億元。 金管會昨天至財委會業務報告,不少立委關心壽險業經營,其中李桐豪表示,現在僅已被接管的國華人壽,淨值缺口就有750億元,國寶淨值負187億元,幸福人壽則有206億元淨值缺口,朝陽人壽也有7億元左右。 對此,陳裕璋表示,這些壽險經營者都有誠意增資,如朝陽人壽今年增資計畫後,淨值可望轉正,金管會將持續要求其他體質較弱壽險公司積極增資、強化資本。 李桐豪追問,整體壽險業究竟面臨多大利差損。對此,安定基金董事長朱雲鵬表示,若長期在低利率環境下,利差損數字將「非常大」;曾玉瓊則表示,若以C3風險來看,每年利差損應有上千億元、甚至數千億元。 據了解,保險局2003年就已討論退場行動準則,如美國是用RBC低於200%、但高於150%,就要求公司要積極增資;低於150%、但高於100%,就進行監理限制;低於100%就授權接管;低於70%則是強制接管。 當年曾參與訂標準的政大教授彭金隆表示,台灣不可能比照美國,只有單一指標,且現行已有部分淨值為負的壽險公司,一旦訂出指標,即要強制處理,反而是保險局可將淨值已為負數的公司另案處理。 他說,在訂出退場指標後,應給予一定的寬限或緩衝期,讓其他壽險公司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