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產業追蹤/中國大力推進“袖珍”分散式光伏發電專案

在安徽省合肥市要素大市場的屋頂上,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勘查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位置、裝機容量,幾百片太陽能電池板在太陽的照射下蔚為壯觀,但是與之前動輒數萬片太陽能電池板的光伏發電項目相比,這一裝機容量僅為0.2兆瓦的光伏發電子站顯得如此“袖珍”。 去年10月,國家電網公司出臺政策,並網工作由地市級電網公司執行,對適用範圍內的分散式光伏發電專案提供免費服務。要素大市場子站正是新規出臺後,合肥供電公司受理的首批分散式光伏發電並網專案之一。 要素大市場發電子站由合肥金太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採取“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方式消納電量,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子站是金太陽示範三期工程中最小的專案,由於裝機容量很小,如果按照過去的政策,申報和審批的過程會十分漫長。 “並網工作下放到市級電網公司後,開通了專門的綠色通道,審批速度和溝通效率都大大提高,從受理並網申請到現場勘查只隔了2天,”該負責人說,“市供電公司新配備的‘雙向智慧關口電錶’還為我們解決了用電和送電度數難以分開計量的難題。” “對分散式光伏電站並網我們的態度是歡迎、支援和服務,”合肥供電公司總工程師崔保豔說,光伏發電就地自用,不用配套新建輸變電設備,不僅可以減少投資,還能降低輸電過程中的損耗。 合肥正在致力打造“光伏城市”,崔保豔表示,目前合肥市相關的光伏發電扶持政策正在審議之中,草案規定部分大型廠房、單位辦公樓、醫院和學校等建築樓頂必須建設分散式光伏電站,對於光伏發電的屋頂和企業光伏用電都有望得到相應的政府補貼。 去年10月,在中國大陸光伏產業面臨歐美“雙反”制裁,國外市場急劇萎縮的背景下,中國大陸政府密集出臺“新政”開啟內需,中國大陸光伏企業也在國內市場尋求“突圍”。 光伏企業普遍認為,如果中國大陸分散式光伏發電等市場大幅成長起來,國內光伏企業可以減少對海外市場依賴,在商業模式上可以更加平衡,企業面臨的風險也會更小一些。 如果說3個月前的“新政”是提振信心的希望,隨著越來越多的,甚至是個人用戶的“袖珍”分散式光伏電站的並網運行,光伏產業希望的“光”正在逐步照進現實。 1月25日,北京市首個個人申請的分散式光伏電源順利併入首都電網,據該用戶介紹,如果能得到每度電0.4-0.6元的補貼,這樣的小型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將遠高於銀行利率。 2012年年底,在東部沿海城市青島,中國大陸首個居民用戶分散式光伏電源實現並網發電,家住青島市市北區的徐鵬飛在自家居民樓樓頂上的鋪設8塊光伏發電板,裝機容量僅為2千瓦,從申請安裝到並網發電,整個過程用了18天就全部完成。 徐鵬飛算了一筆帳:設備設計壽命20年,預計10年可收回投資成本,剩下的10年家庭用電將全部免費,富餘的電量還可併入國家電網對外出售。 在天津、上海等地,光伏電站並網專案申報情況活躍,但主要是之前獲批的金太陽工程,個人使用者多以諮詢為主。據瞭解,國家分散式相關補貼政策與標準還不明朗,是多數人還持觀望態度的原因。 安徽普樂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嵩泉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分散式光伏發電市場步伐正在加速,政府應該將硬體設備投資補貼力度轉嫁到每度電的補貼上來,保證“發多少電,補多少錢”,簡化不必要的審批程式和相關費用,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光伏發電產業化的發展。 (大陸國研網專供,楊丁淼 詹婷婷)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