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產業追蹤/大陸風電業轉型求變 海上風電醞釀千億市場

大陸在《可再生能源法》以及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中國大陸風電裝機容量迅速增長,風電裝備製造業也快速發展,產業體系日漸完善。 今年9月18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全球風能理事會聯合發佈《2012中國風電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指出,2011年中國大陸風電依然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累計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繼續領跑全球。 《報告》資料顯示,2011年中國大陸全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17.63GW,全國累計裝機容量62.36GW。至去年年底,中國大陸有30個省、市、自治區有了自己的風電場,風電累計裝機超過1GW的省份超過10個,其中9個省份超過2GW。2011年並網風電接近50GW,當年並網17GW。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大陸風電發展集中開發與分散式相結合的局面初露眉目,傳統的“三北”地區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而中部、東部地區通過發展分散式風電,已經成為新興的風電市場。 中國大陸風電行業經過了五六年的高速增長之後,快速發展背後掩蓋的一些矛盾逐漸顯露出來,如企業發展速度下降、效益下滑;並網及消納難題日漸突出等。這些是產業發展的必經過程,表明中國風電的發展方式需要改變與昇華,需要完成從重規模到重效益、從重速度到重品質、從重裝機到重電量的轉變,需要從高速發展向穩步發展過渡。 從這個角度看,2011年也是中國大陸風電的轉捩點,中國大陸風電行業進入了調整期。整個“十二五”期間,或許都將是中國大陸風電的轉型階段。 風機大型化時代到來 2012年9月,大陸國家能源局發佈了《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多個資料表明瞭風電利好的大方向:如到2015年,投入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kW,年發電量達到1900億kWh,在全部發電量中占比超過3%。這說明,未來三年風電裝機仍有5000萬kW以上新增裝機的缺口和機會。 對於中國大陸的風電企業來說,儘管困擾風電發展的並網消納等問題仍存在,但機遇與挑戰並存。風電企業應把握機遇,以前瞻的戰略眼光挖掘行業新增長點,加快創新步伐,這才是中國風電業再創輝煌的關鍵。 目前國內風電企業傳統的1.5MW風機利潤逐年下降,急需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大型化風機已成為大家著力開拓的新領域。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用較大篇幅鼓勵風機企業在風機大型化領域創新、發展,這對風電企業是很好的激勵,將促使其加快在大型風機領域的研發、應用速度。在內因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預見,“十二五”期間風機大型化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尋求投資突破點 在弱市之下,風電產業鏈已不再採用傳統的運作模式,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投資手段尋求新的發展突破。 放眼全球,對電力需求的提升及對環境問題的關注使得新能源產業在這幾年迅速發展。清潔能源投資在2011年達到2600億美元的新紀錄。一些行業觀察者預測,到2030年,全球有一半的風力發電將來自於包括中國、巴西、印度、墨西哥、摩洛哥、南非和土耳其等在內的新興市場。 作為風電行業龍頭企業,華銳風電(601558)已顯示出在新興市場開拓方面的睿智與遠見。目前已成立歐洲子公司,並完成了波蘭、土耳其等海外子公司的境外設立工作。此前,華銳風電與巴西當地電力開發公司Desenvix簽署合同,將為一個34.5MW風電場提供23套風電機組。近期,華銳風電又與南非兩家風電開發商簽訂了共54MW的風電項目合同。 除了行業內市場競爭激烈而導致的產品價格下跌,近期中美兩國在新能源方面的貿易摩擦也對中國大陸風電企業在未來國際市場上的發展造成影響。7月,美國商務部宣佈初步裁定中國和越南向其出口的應用級風塔價格過低,或將向中國大陸企業徵收反傾銷稅和額外的反補貼稅;9月,奧巴馬政府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大陸三一重工美國子公司羅爾斯公司收購美風電場項目。 這一系列事件使大陸的風電企業尤其是零部件商在海外市場受到嚴重衝擊。在這種嚴峻的市場環境下,零部件商也在積極尋求出路。 風塔製造商天順風能的應對之策是進行海外並購。今年6月,天順風能出資收購了維斯塔斯擁有的丹麥Varde風塔工廠全部經營性資產。天順風能海外並購這一投資舉措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為規避美國“雙反”制裁,減少“雙反”對海外市場不利影響之舉。而三一重工的選擇是提出法律訴訟,申請法院推翻奧巴馬的停建令,或者因工程停建而獲得賠償。 相比零部件商,風電整機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2011年,維斯塔斯出現自2005年以來首次虧損,此外,歐洲一些技術精良的企業也不斷傳出出售的資訊;國內中小整機廠也開始戰略性調整,考慮退出市場或停止擴張。 在這場競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經營中採取更為靈活的手段以確保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利。儘管尚未有對大陸國內涉足風電場開發的整機製造商數量做過詳細統計,但這幾年的行業發展表明,這一趨勢正在愈演愈烈。眾多整機製造企業開始涉足風電場開發,希望以此帶動自身風機銷售。製造商變身開發商,一方面可以帶動風機銷售,一方面或許還可獲得風場轉讓溢價。 除設備製造商處境艱難外,目前下游風電場運營開發商的日子也同樣難挨。政策緊縮放緩使得如今風電場開發審批越發困難,為縮減成本擴大效益,運營商紛紛進軍上游風電設備製造市場。 作為全國第二大風電開發商,大唐新能源的母公司大唐集團2011年重組風機製造商華創風能,以70%的股權控股華創風能。而國電集團也成立了國電聯合動力技術公司,進軍風機市場。 今年6月,南方電網控股子公司南網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宣佈,由該公司牽頭,聯合明陽風電、粵電集團,以及國內能源和相關領域的8家知名企業共同出資的南方海上風電聯合開發有限公司在6月20日成立。南方電網也正式進入風電開發領域,與國家電網不同的是,南方電網控股的該公司集合了風電的各個產業鏈條,從上游的風機製造企業、中游的風電開發商,到下游的電網,產業鏈全面覆蓋。 海上風電醞釀千億市場 對於海上風電市場,眾多風機製造企業對其寄予了厚望,這個市場潛能巨大。根據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大陸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GW;到2020年底,大陸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GW,中國大陸海上風電醞釀著千億元的巨大市場。 《2012全球風電發展報告》顯示,英國提出了2016年8GW、2020年10GW的海上風電發展目標;德國約2GW的海上風電專案正在建設過程中,待建的海上風電項目還有8.5GW。根據歐洲風能協會的預測,到2020年歐洲海上風電將達到40GW的容量,意味著未來幾年海上風電投資有望達到1400億美元。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世界各國共識,海上風電無疑也將成為中國風電行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華銳風電是我國最早進入海上風電領域的企業。2008年底,華銳風電為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場示範工程——上海東海大橋102MW海上風電場項目提供34台3MW海上風電機組。此外,華銳風電生產的中國最大的6MW風電機組也已在江蘇完成調試並網。 儘管當前中國大陸風電行業仍處在調整時期,但未來風電的發展前景依然樂觀,風電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大陸國內風電企業應衝破限制,把握機遇,以前瞻的戰略眼光挖掘行業新增長點,加快創新步伐,拓展海外市場,積極尋求突破點,在風電行業未來無限廣闊的藍圖中不斷前行。 (大陸國研網專供) 【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