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老樹倒下

■林彥佑 學校的老樹,在鋸齒的刀刃中遭到砍伐,樹木之死儼然已不能再如原貌般復生,然而,我們都可以從教育的立場,告知孩子更多生命教育的道理。 走進山林,許多登山客、生態學者都會先舉行敬山儀式,因為在地球上,人類是客人,大自然的環境才是主人,而這樣的儀式,也象徵著敬山畏神的真誠。如同山林,老樹也是有靈性的,就如同某科學家做過一項冰花的研究,給它聽好聽的音樂,便呈現優雅的結晶體,給它急躁的音樂,其結晶便雜亂無章。今天我們砍了它,也許不會立即感受到其威脅性與急迫性,但這種斷根的氛圍與傳承的終結,卻讓在地的朋友,彷彿有失根的感覺。 「凡是生命,都該尊重」,這是生命教育最崇高的真諦,哪怕衣服雖然沒有生命,也是由樹、蠶絲、棉絮所構成。木製桌椅沒有生命嗎?它是來自於樹幹。紙張沒有生命嗎?它來自於樹的纖維。塑膠沒有生命嗎?它來自於枯木埋於地底之後所形成的石油。對待老樹,就像對待萬物一樣,需抱著造福、惜福的態度,當失去老樹時,可能意謂著失去對生命的尊重。其實站在教育的觀點,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它更告訴我們樹木與人類相互依存的關係,從人與植物進而到人與師長、人與環境、人與時空互動的重要性,當缺少了這些互動的元素,再多的薪傳也只是表面的。 值此之際,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當樹木遭到惡意對待時,我們可以發起一人一信救老樹的活動,給它祈福的力量;或是在校園的一角,再重新種下新的小樹苗,象徵著希望重生,生命重現;或是帶著孩子到老樹前,對老樹說說話、摸摸老樹,教我們的孩子,那棵老樹,其實就像是躺在病榻上的親人,你想告訴他們什麼?老樹擁有的是故事,我們要教給孩子的,就是我們如何用更多元的故事,營造一棵未來的希望之樹。 生命是不可逆的,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我們希望用更多教育的觀點,來教育師生,避免再度發生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