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動物實驗惹議 專家:審慎評估

狂犬病動物實驗惹議 專家:審慎評估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針對我國狂犬病研究,是否該採用鼠類及犬隻進行動物實驗,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為瞭解狂犬病毒感染力,動物實驗確實有其必要性,目前傾向分階段進行,先完成第一階段的鼠類實驗,審慎評估結果之後,再決定是否應繼續第二階段的實驗。 自我國發生鼬獾狂犬病疫情以來,除一例疑似偶發感染的錢鼠案例,目前尚未發現其他動物感染。為釐清鼬獾狂犬病毒株的感染力等特性,農委會計畫進行犬隻試驗,近來卻引發社會熱議;動物保育團體於19日至農委會靜坐抗議,但也有其他學界表示意見,認為動物實驗由來已久,規劃完善,不應以特例視之一味反對。 狂犬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聯合農委會家畜衛生實驗所與疾病管制署,20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目前針對鼬獾狂犬病毒的序列分析顯示,此病毒株雖與中國大陸的案例屬同一演化群,但仍有部分序列相異,可能已形成一獨立分群,有必要進一步瞭解其感染力、是否能引發跨物種傳染,並定義此病毒株是否可能造成「都會循環」,或僅止於「野外循環」,這都需要犬隻動物實驗的結果加以佐證。 農委會家畜衛生實驗所所長蔡向榮表示,目前動物實驗將分為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為老鼠實驗,評估發病期程及感染力後,再決定是否採用犬隻及鼬獾,進行第二階段實驗。並搭配台灣流行病學及食物鏈的研究資料,作為是否有必要加強都市防疫工作,及針對鼬獾進行口服疫苗投藥等未來的施政依據。 針對民眾質疑,現階段農委會疑似迫於輿論壓力,以實驗鼠替代米格魯作為第一階段的測試,然而鼠科動物在狂犬病傳播鏈中,出現比例極低,是否有實驗必要值得商榷。「鼠類在自然界狂犬病傳染鏈上不重要,是因為體積小,較不容易被咬到,」中興大學獸醫病理學副教授林正忠說,「但是因為牠們是溫血動物,會被感染,所以絕對適合作為實驗材料。」 圖說:農委會家畜衛生實驗所所長蔡向榮,說明動物實驗確有其必要性。(photo by李昀澔/台灣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