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時鐘由光線控制

適應時差,光線是關鍵。許多空中飛人都有相同經驗,到不同時差地區,白天昏昏欲睡,晚間神采奕奕,必須長時間適應,才能正常作息,牛津大學研究發現,光線是調整身體作息的必要條件,大腦依據光線強弱調整生理時鐘,未來可能依此開發藥物。 適應時差需要相當時間,研究團隊想找出關鍵,利用實驗老鼠對光線的反應,找出生理時鐘的可能原因,以光線當作日照時間,讓實驗老鼠習慣一天作息後,立即改變日照時間,從實驗老鼠的大腦發現視交叉上核產生反應,讓身體能夠適應改變的光線時間,或許將來能透過藥物,減少適應時差的時間。 研究學者羅素表示,改變的光線時間,對於老鼠的影響很大,找到生理時鐘控制機制,就能研發藥物幫助民眾適應時差,早點融入當地生活,不會因此感到困擾,而其他精神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或許也能改變患者的生理時鐘,得到意想不到的新治療效果,甚至也能幫助民眾解決失眠,回歸正常作息。 劍橋大學雷迪博士說,很多藥物都宣稱能夠幫助適應時差,但效力卻值得懷疑,目前我們已經知道產生時差的原因,這代表將來或許能控制這項機制,能夠縮短適應時差時間,當民眾到不同時區,不會因為身理時鐘與實際時間不同,降低生活品質,甚至造成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