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家暴兒童 更需關懷

工商時報【本報訊】 紀惠容(勵馨基金會執行長):我們每天都有婦女來求助,以兩種類型的婦女居多:一是遇人不淑:這種婦女只要給她一雙手,她很快就能走出來,獨立工作、活得很好。第二種是在原生家庭錯誤對待:因此,她稍微成長,便急著找避風港。她缺乏愛,長大過程非常不健康;我們把她從暴力家庭救出來,但她很容易一再陷入,很難走出來。 針對第二種女婦女,她很可能對性別權力關係問題沒有定見,我們必須培養她的自信心,多陪她幾哩路。否則她可能入住中途之家、因為長期疲累而大睡幾天後,又回到那個家暴的家──因為她沒有經濟能力,脫離那個家就沒飯吃,回去頂多被打,但可以活下去。 剛才提到的,家庭夫妻權力關係不對等或不平等,沒有人可以長期忍耐,最終都會爆發。一旦她能有效求助,並且接受身心治療,她的命運很快就可以翻轉。 其次,受暴婦女的就業,是未來我們很重要的施力點。一旦婦女們經濟能夠獨立自主、有能力賺錢,她就有了力量,她也會意識到自己擁有經濟力,是正產值,可以脫離對社會福利的依賴-也就是說,她內在的power要被引導出來。 施暴者多半具有危險因子和保護因子兩種性格,他往往先打妳、再買花向妳道歉;但他一旦在外受到壓力,又反覆打妳;我們常告訴被害人說:最後一朵花是插在墳墓上! 在基金會,我們常和婦女們討論分析:妳自己的親密關係情況如何?很多受暴婦女忍耐了三、四十年,以為忍耐到孩子長大,對孩子就是最好的。其實,孩子在暴力家庭中長大,他們的心理早已經不正常了。男人這一拳打下去,這個家庭已經不完整了,它只是維持一個家的假象。我們要去看到孩子的需求─他們很可能是驚恐的、害怕的。 在這裡,我要替孩子們請命:我們一年通報十幾萬家暴,這當中,目睹家暴的孩子想必有數十萬多! 不良青少年很多都來自原生家庭不正常;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孩子,他畫出來的一張圖畫是:有一個新郎和新娘,表示他將來很想要結婚;但同時,他也畫了一副棺材和一把槍,他說,他將來要自殺。從這裡,我們心痛的發現:目睹暴力的孩子,他很可能會複製暴力,我們要多給他們關懷。 美國有做過一個調查,親密關係暴力,每年影響經濟成長數百億美金-因為它需要警政投入、醫療驗傷、員工請假的工作損失、對孩子影響更是重大。因此,我們現在也鼓勵民間企業,建立友善職場,加入員工協助方案。 同時,勵馨基金會近來也投注更多心力在校園的約會暴力上,我們進入校園演講,讓孩子們警覺到校園親密關係的暴力,是不被允許的。也希望網路、媒體及偶像劇,多報導或製播正向的兩性關係劇集,不要一直複製病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