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園區營業額成長 也有廠商虧損

科學園區營業額成長 也有廠商虧損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台灣科學園區101年營業額創下歷史次高,出口貿易與就業人數也都有成長,但園區內仍有許多廠商沒有獲利。國科會對此表示,科學園區的表現應從「國家總體經濟」的角度看待,以供應鏈的高度看待園區的成長,雖有廠商虧損,但整體的國家所得、消費、就業及產值都有提升。 去年初,國人普遍對未來景氣不抱樂觀,但國科會在20日舉辦記者會表示,「科學園區101年走出低迷,營收創歷史次高」。我國三大科學園區竹科、中科及南科在101年創造共2兆41億元的營業額,較100年成長5.2%。 在出口貿易方面,三大園區總出口額為1兆2,480億元,較100年成長8.83%,遠優於同期全國出口衰退1.6%,出口以中國及香港為最大宗,進口額為7270億元,較100年衰退5.28%。 科學工業園區亦創造許多就業機會,101年在三大園區舉行的「就業博覽會」共釋出超過1萬個職缺;101年園區約有的24萬5000人,較100年增加7,079人。 園區營業額達歷史次高,統計數字漂亮,但資料卻顯示,區內眾廠商並非都能真正獲利,國科會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局長顏宗明坦言,園區內企業的確是「有賺有賠」,且普遍賺得不多,但科學園區的表現應從「國家整體經濟」的角度看待,以整體所得、消費、就業、產值的角度分析。 針對園區內是否唯獨如台積電般的大廠商獲利,其它小企業無法賺取利潤,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表示,雖然園區內部份公司的確獲利不佳,但應以「聚落效應」的角度看待科學園區,如同一個11人的球隊只有1位明星球員,但是其它的球員缺一不可,否則球隊無法運作,明星球員也不能發揮能力,因此應以整體供應鏈的高度看待園區的整體表現。 圖說: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主持「三科學園區101年營運成果報告」記者會(劉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