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修城 五彩台灣與世界同步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紐約中央公園的牆角為什麼出現積木填充?巴塞隆納的破損石柱竟用積木修補?這些都是德國年輕藝術家楊.弗門(Jan Vormann)發起的「積木修城」計畫,要大家利用熟悉的塑膠小積木,填補舊建築的缺口或裂縫,遊戲一般地讓城市的角落翻新面貌。弗門自二○○七年發起計畫,至今已有世界六十多座城市響應,六月卅日他將來台舉辦工作坊,帶民眾一起用積木改造台北。 「積木修城」原文「Dispatchwork」,由「散布」和「補丁」兩個字組成,雖然每個修補創作的規模不大,卻能從一點一點的小角落,顛覆我們對城市景觀的既有想像。多年前,藝術學院畢業的弗門開始在家鄉柏林的街道上,大膽用樂高積木修補街邊磚牆的缺口,積木五顏六色的排列組合,和塑膠與建材的突兀組合,意外驚豔路人。 之後弗門開始旅行世界,在廿多座城市執行這個計畫,並成立「Dispatchwork全球網站」(www.dispatchwork.info),開放各地民眾上傳自己積木修城的照片,蔚為風潮。網站首頁以地圖標誌照片來源。有趣的是,本來這幅世界地圖漏掉台灣,但弗門卻收到了來自台北、新竹和台南民眾投稿上傳的照片,才讓他認識台灣,也對台灣民眾的熱情印象深刻。 弗門來台號召民眾即日起至七月中,用簡單的積木材料修補街區破損角落。目前政大校園、台北東區的十五間店家率先響應,如東區「好樣餐廳」的員工一起幫門口一棵十多年的老樹,用積木填補它破損的圍籬,積木縫隙長出新的小葉。 主辦單位之一的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翁美慧表示,積木尺寸多、容易取得,容易上手,所以這活動深具感染力,可由個人自發性創作,在城市小縫隙留下自己的創意痕跡。同時,這也是個行動藝術,如同街頭塗鴉或快閃行動,即使角落的積木日後被拆除,仍能藉由留存下來的影像,與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