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犇報聯播: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

歐盟因太陽能發電案(光伏案)面臨信任危機-- 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 文/閆磊 張正富 歐盟日前宣布對產自中國大陸的太陽能發電(光伏)產品徵收臨時反傾銷稅,歐中經貿關係由此受到衝擊。不僅雙方太陽能發電產業將遭受巨大損失,歐洲其他行業也開始擔憂貿易摩擦造成的連帶影響。 分析人士認為,除經濟損失之外,太陽能發電案的決策過程還暴露出歐盟行事武斷、缺乏長遠眼光的缺陷。在當前歐洲進入努力擺脫經濟危機的關鍵期,歐洲民眾對歐盟的信任感也將遭到打擊。 經濟影響空前 談判前景不明 歐盟委員會於6月4日宣布,歐盟將從6月6日起的兩個月內對產自大陸的太陽能發電產品徵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歐中雙方未能在兩個月內達成妥協方案,反傾銷稅率將從8月6日起升至47.6%。 該案殺傷力可謂空前,而且這種做法「損人不利己」。對歐盟來說,某些太陽能發電產品製造商可能因此受益,但數量更多、經營規模更大、吸納就業能力更強的太陽能發電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將遭受嚴重打擊,歐洲消費者對太陽能發電產品的需求也可能會降低,這可能會導致歐盟三年內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以及272億歐元的「附加值」。 但雙方談判的大門並未徹底關閉,接下來兩個月是關鍵期。據一位資深業內人士透露,從此前歐委會「漫天要價」的做法來看,中歐的談判進程將非常艱難。此外,反傾銷措施之後,歐委會還有可能在7月份宣布反補貼的調查結果,並向成員國提交徵收臨時反補貼稅的提議,「擺在大陸太陽能發電企業面前的又一場戰役即將打響」。 連鎖效應顯現 雙邊貿易承壓 除了太陽能發電案,產自大陸的無線通信設備也遭到歐盟「雙反」調查,給中歐日後的雙邊貿易發展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的代表鐘山說,歐盟近期對大陸相關產品發難,將對大陸相關產業及勞動力就業造成嚴重損害,中歐經貿關係大局受到嚴重影響,這種貿易保護主義做法是陸方不能接受的。 「雙邊貿易額巨大,出現一些貿易摩擦是正常的,關鍵在於如何妥善處理」,鐘山說,「中方主張通過對話和磋商解決貿易爭端。」 大陸「識大體」的表態能否換來歐盟的「顧大局」,將成為此次貿易摩擦能否得到有效控制的關鍵。不過,負面情緒已經顯現在一些依賴貿易的相關產業。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稱,如果歐中當前緊張氣氛不能很快改善,貿易戰的風險將會加劇。 決策分歧擴大 或令歐盟失信 歐委會此前對華太陽能產品徵稅的提議遭到了包括德國、英國在內的18個成員國的反對,歐盟700多家太陽能發電企業的高管也曾向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發去聯名信表達強烈反對。但對華制裁案仍獲通過,令人驚訝。 此次凌駕多數成員國意願動用制裁的行為,可能會加深債務危機爆發以後歐洲民眾對歐盟的不信任。據歐盟調查機構「歐元晴雨表」的最新數據顯示,在占歐盟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波蘭6國中,民眾對於歐盟不信任比例多在50%以上,西班牙民眾對於歐盟不信任投票更高達72%。(新華社) (本文不代表立報立場) ======================== 你喜歡這期犇報的內容嗎? 犇報是一份以提供兩岸就學、就業、民間交流,以及關注兩岸最新發展動向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報,目前全省發行量達2萬份,期待你將這份用心與好讀的報紙推薦給你的朋友們,也歡迎富有兩岸交流經驗的朋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