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欲拆古蹟呈甘橋 居民挺身搶救

竹縣欲拆古蹟呈甘橋 居民挺身搶救

【記者呂苡榕台北報導】新竹縣芎林鄉呈甘橋改建工程,縣府打算拆掉舊橋再重建,引發當地文史工作者興起保留聲浪,希望縣府變更設計,以較少的經費保留舊橋,達到改善淹水問題。不過,縣府不願變更,即將重新招標,因此文史工作者31日前往監察院陳情,希望監委介入調查地方政府是否為了高達1800萬的工程款而犧牲文化古蹟。 呈甘橋興建於1925年,是台灣最老的古石橋,直到現在仍有使用價值。芎林國小家長會長劉名揚表示,1996年呈甘橋改建,在橋兩側加寬,設置垂直九芎林溪的橋墩,相較於舊橋的圓形橋墩,垂直橋墩導致通水斷面縮小,造成淹水問題。劉名揚指出,根據水利署第二河川局的報告,新橋出現前,當地並沒有淹水紀錄,淹水問題與舊橋並無關係。他說,縣政府為了快速申請到水利署的改善淹水經費,提出最簡便的方式,打掉整做呈甘橋作為改善手段。 替代方案 縣府不接受 雖然當地鄉公所找來工程師評估後提出替代方案,只需要1千萬經費,拆掉新橋並加上護岸,也可以達到改善淹水的效果,但縣政府並不同意。劉名揚強調,縣政府堅持以一開始提出的「不落橋墩」設計來進行,舊橋有橋墩,舊橋非拆不可。實際上,呈甘橋與啟用紀念碑已通過縣政府古蹟審議並登錄為歷史建物,不過縣政府認為當地淹水問題已影響民眾身家性命財產,只能異地重建解決。當地文史工作者黃文淵痛批,呈甘橋是芎林唯一的古蹟,明明有替代方案不拆橋也改善淹水,為何縣政府不願接受。 文化部:只為解決淹水問題 劉名揚強調,對於縣政府的不作為,地方文史工作者希望中央文化部依照文資法第101條,在主管機關應作為不作為時,由中央介入處理。當地民眾向監察院陳情,希望監察院介入調查縣府為何寧願花大錢拆調古蹟,也不願選擇可保留的替代方案。 文化部回應,地方政府並非不作為,由於地方政府已針對呈甘橋進行審議,且指定為歷史建物,只是因為當地淹水有影響民眾生命財產之虞,才做出異地重建的決議。 芎林當地居民與文史工作者為了避免呈甘橋被拆除,強烈要求文建會保留舊呈甘橋讓它的歷史價值得以延續。(圖文/實習攝影王寵惠) 監察院陳情之後,地方文史工作者轉往立法院召開公聽會,水利署聽完當地居民陳情,表示願意向地方政府溝通,暫緩招標程序,思考如何兼顧改善淹水與古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