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因素不外乎遺傳與環境

肥胖的原因不外乎遺傳傳與環境兩大因素,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趙振瑞教授昨日表示,目前發現超過300個基因段與肥胖的表現型有關,其中以負責調節食物攝取的瘦體素、胃飢餓素及脂聯素影響最大。 國立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黃憲達教授表示,後天環境對基因的影響非常巨大,帶有高風險基因的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飲食控制、生活習慣改善、定期健康檢查,以遠離致病因子。例如,具有高度肥胖基因的人,經由後天的減重飲食管理,減少脂肪囤積,可以有效的預防與降低因肥胖引發的慢性病發生率,可讓個人健康管理及預防更有效率。 根據調查,過去三個月內國人有喝手搖杯飲料的比率高達七成。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同時引用多篇論文顯示:「一個地區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平均使用量的高低與該地區肥胖人口比率有極密切關係,因此大家應提高警覺設法戒掉含糖飲料。」吳映蓉同時提醒,體重控制除了戒除含糖飲料外,總熱量攝取的降低也是重點,絕不可偏廢。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參加減重班減重效果會比自己默默節食、減重來得好。 這項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共分析、追蹤約三百名男女,結果發現,經過六個月時間,參加減重班的人平均減去四點五公斤,而自己節食、減重的人只減去零點四五公斤。 多數人認為,節食、減重的人如果和其他節食、減重者多接觸,可以幫助避免誘惑、互相鼓勵,對減重多有成效。而參加減重班也能幫助增加減重動機。而那些自己獨自節食、減重的人可能因減重成績不如預期或因節食計畫過於嚴苛而一下就失去興趣、半途而廢。 研究中,三百名男女共被分成兩組,一組固定參加減重班,另一組則會得到一些減重相關資訊,但必需自己獨自執行減重計畫。結果顯示,參加減重班的人減重成效比獨自減重者增加八倍之多。 研究作者美國拜耳醫學院研究員克拉吉‧強森指出,那些最參與減重課程的人減重效果往往最好。參與減重班的人多數可以學到如何選擇、調配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纖維食物,加上有同伴激勵,因此減重效果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