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軍武迷聖地:飛機墳場

航空軍武迷聖地:飛機墳場

航空軍武迷聖地:飛機墳場(繆宇綸報導)

國軍處理除役武器裝備,少數會應地方政府或學校的需求,贈送做為展示、教學之用,但這些作為展示教學用的裝備,多半保存狀況欠佳,又經常遭到破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本擺在台大校園,現在擺在成功嶺營區的F-100A戰鬥機;少數保存狀況尚可的裝備,也有塗裝或配件錯誤百出的情況,例如目前停靠台南安平港的海軍「德陽」艦。沒有拿出來展示的裝備,則通常會拆成廢鐵出售,或是擺在基地裡做為防空誘餌,不論是用什麼方法處理,最後的結果都是擺著銹爛。如果有這麼一個地方,不但可以看到想看到的各種飛機,數量多到難以想像,而且保存狀況良好,有的甚至在維修檢整後就可以恢復飛行,這豈不是航空迷和軍武迷夢寐以求的天堂?事實上,還真有這麼一個地方,可以滿足航空迷的想像,但那裏不是「天堂」,而是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被稱為「飛機墳場」(Bone Yard)的(戴維斯-蒙丹)空軍基地。

為因應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曾以極快的速度擴充軍備,在1945年戰爭結束後,以更快的速度裁減軍備,為了容納因應戰爭生產,數目成千上萬的各式飛機,美軍1946年在亞利桑那州吐桑市附近成立了(戴維斯-蒙丹)基地,選擇這個地點,主要是因為這個地點具有一切保存飛機的理想環境條件,包括空氣溼度低、雨量稀少,機身不易鏽蝕,更重要的是土質堅硬,地勢平坦,無須進行任何「加工」,就可以作為飛機滑行道和停機坪,美軍所有除役飛機,全部集中到這個基地擺放,等待後續處理。

目前駐紮在這個基地的單位,是美國空軍第309修護聯隊的「航太維護暨啟用中心」AMARC,除了保存除役飛機外,還負有維護、整修、啟用、改裝等任務,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海軍陸戰隊,海岸巡防隊,甚至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使用過的所有飛行器,在正式除役之後,都會送到這裡,等候轉售、拆解零件或拆毀。在1970年代,美軍撤出越南後,(戴維斯-蒙丹)基地儲存的各式飛機超過六千架,現在仍然有好幾千架飛機儲存在這裡。

送到這裡的除役飛機,基地透過一套四位數的編碼進行管理,1字頭的飛機表示必須保持正常維護,隨時可以恢復可飛行狀態,甚至在必要時還要重新召回服役,這些飛機不能拆解,每四年還要進行一次「再保存評鑑」,或是改裝成遙控無人靶機。

編號2字頭的除役飛機則主要做為拆零之用,將機身零組件拆下,讓其他同型機繼續保持可飛行狀態,例如在美國空軍服役已經超過50年,目前還在持續服役,而且看不出有完全除役跡象的B-52轟炸機,就有不少除役機擺在這裡,提供現役零組件。根據統計,光是在2010年,(戴維斯-蒙丹)基地就拆了超過一萬三千項零組件,這些零組件的原始價格超過五千五百億美元。1970年代F-16戰鬥機研發時,為了節約支出,就在這裡找了不少代用零件,像是原型機起落架的機輪,就是從除役的B-58轟炸機上拆下來的。

這些飛機在保存的時候,接縫處要用膠帶包裹,引擎進氣口要用鋁質布料包覆,機身則要噴上一層黑色膠乳和白色乙烯塑膠,油箱裡的燃料則要完全放光,並且加入滑油,以確保機械狀況良好。

編號3字頭的飛機,屬於短期存放性質,必須保持在接近可以恢復飛行狀態,等待轉運到其他地方,或是出售給其他國家,例如美國出售給我國的P-3C反潛機,因為已經不再生產,就是在這個地方挑出狀況最好,飛行時數較少的除役機,然後再加以維修、檢整和系統升級、試飛後再交給我方,雖然是舊機檢整,但性能和可靠度與新機相同。零組件被拆掉的飛機,則被歸類為4字頭,機上有用的器材零件都被拆走,只剩下空骨架,等著被拆成廢鐵。

為了滿足航空迷「朝聖」的需求,(戴維斯-蒙丹)基地規劃了一處稱為「名機區」的展示區,將在航空史上佔有一定地位的除役機展示出來,例如首度在利比亞擊落米格23戰機的海軍F-14戰機,便放在此地展示,臨近(戴維斯-蒙丹)基地還有一處私人經營的Pima航太博物館,收藏了300架各式飛機,對航空迷來說,是絕對不能錯過的地方。(圖為擺放在戴維斯-蒙丹基地的B-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