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創作 歷史、土地當主角

藝術家創作 歷史、土地當主角

【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文化部「藝術銀行」徵件,從3千多件參選作品中,經過二階段評審,挑選出第一批購入作品,讓優秀藝術創作進入公共場所。其中作品如伊誕巴瓦瓦隆「呼吸的養分」展現了土地滋養的創作力,李欽賢《台南大事紀》表現對於歷史文化的深度刻劃。 伊誕巴瓦瓦隆:描繪大地之母 伊誕巴瓦瓦隆生長於排灣族的達瓦蘭部落,八八風災過後,他的部落被迫安置在營區,之後進駐禮納里永久屋。伊誕巴瓦瓦隆說,禮納里有3個部落,包括瑪家、好茶、達瓦蘭。達瓦蘭族人有1百多戶住在永久屋、6戶家庭留在原鄉、49戶沒有分配到永久屋,在外面租房子。住在永久屋的老人家,天氣晴朗時,就會回原鄉種田,因為農田都在山上,有人過世也回鄉安葬,那是他們永遠的家。 對伊誕巴瓦瓦隆來說,永久屋是全新的空間,他以不同的心情感受創作,因為離原鄉有一大段距離,重建的路途中,生活環境發生重大改變,很多創作靈感必須重新摸索,尋找對環境的適應、認識、重整,他近期創作主題在於跟大地建立和睦、和好關係,以及當下發生的事。 ▲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下圖)的作品〈呼吸的養分〉(上圖)結合紋路、疊砌、雕刻、畫色的技巧,展現出創新的風格與獨特的視覺張力,獲選為藝術銀行的第一批購入作品。(圖文/楊子磊) 對他而言,回鄉重建的想法沒有停止過,很多部落族人不認為這是真的遷村,只是暫時安置在永久屋,等到原鄉的環境復育,可以安穩居住以後,他們就會回到達瓦蘭部落重建。他的創作靈感來源都來自原鄉,一如疊砌的石板、線條、紋路,就算待在永久屋,他的圖案構圖還是取自原鄉生活的場景、耆老的話語。 這次被藝術銀行收藏的畫作「呼吸的養分」,想表達大地就是人們吸收養分的母親,讓生命成長、茁壯,他想呈現人與生態的關係,就是一種母子、母女關係,人類須懂得尊敬大地母親。 他認為,台灣人對於所處的自然環境過度忽視的,他希望透過畫作省思、反省,找到呼吸的養分,讓人們懂得珍惜、尊重土地。 李欽賢:鎖住鐵道記憶 畫家李欽賢《台南大事紀》畫作中的老火車站是日治時期的建築,他指出,畫中的台南車站原是木造,1936年改建成鋼筋水泥,貼上磁磚,用新建材設計,是古典與現代折衷的造型。李欽賢覺得鐵道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文化的一部分,這些火車站成為當地人的共同記憶,無論外出工作、讀書,還是衣錦榮歸,都會回到最初離開的火車站。他描繪舊有火車站,將之作為創作素材,讓鐵道風景在繪畫的軌道上再現,讓文化繼續流傳。 ■ 李欽賢(右2)的油畫〈台南大事紀〉透過老地圖與建築物的圖像表現了一座城市的殖民歷史,獲選為藝術銀行的第一批購入作品,16日上午於記者會現場,藝術家本人親自為文化部長龍應台(右1)進行導覽。(圖文/楊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