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用報告/Google+改頭換面 第一步跟Facebook看齊?

記者湯蕙如/綜合報導

Google+終於要努力擺脫「鬼城」這個雅稱了?Google 在 13 日公開 Google+最新改版計劃,包括重設個人頁面框架,左方加入「動態帶(Dynamic Ribbon」工具列,優化訊息顯示與更新能力,增加 Hangouts 的存在與使用敢,圖片的呈現也有些許變化。但怎麼會突然出現 Facebook 的「封面(Cover Photo)」,難倒是 Google+想跟 Facebook 看齊?

雖然 Google 一再強調 Google+ 存在了 1.7 億名使用者,但實際活躍人數卻始終表現平平,更經常被媒體與分析師戲稱「鬼城」。總之,Google 近日針對 Google+發表上線以來首度最大改版;使用者將會獲得一個全新的個人頁面框架。

向來秉持清新簡約風格的 Google+,為了讓使用者更直覺性且簡便地,運用網站資源,將原本的兩欄設計,改成多層次框架。最外緣是「動態帶」工具列、線上好友清單與 Hangouts 開啟快捷鈕。

有趣得是,同樣是競爭激烈的社群友站,Facebook 和 My space 都選用了三欄式排版,自左至右同樣為使用者資料、主要訊息、附屬訊息與廣告的設計(My Space 多了一個上方的主功能列),但 Google+反而在改版時,捨棄了過去清爽的二欄排版(雖然顯示內容不夠豐富),採用大相逕庭的多層次框架版面。

其中,中央訊息顯示部分,因再度被分為左方的動態訊息,以及右方的推薦追蹤/好友名單,整體雖似乎能達到集中視覺動線的功效,但也相對被繁複的框架設計,帶來了侷限感。目前似乎因為正在進行更新,推薦名單右側竟出現了一塊意味不明的留白,尚不知別有用途或其他考量。

過去散佈在個人頁面上方與搜尋工具平行的主工具列,被移至左側改為「動態帶(Dynamic Ribbon」,常態設置 8 個工具按鈕,使用者可依據個人喜好改變排序與顯示清單,若想刪除顯示,也能將按鈕拖曳至「動態帶」外,完成刪除動作。

「動態帶」會依據頁面縮放改變顯示數量,以筆者的 11 吋寬螢幕為例,網頁縮到 90% 會顯示 5 個工具按鈕,但放大到 150% 版面時,只剩下 2 個按鈕。另外,新式按鈕改變了過去以圖像式的操作概念,另在每個按鈕下方加入文字解說。

訊息顯示部分,「Home」頁面加入橫條的分類工具,使用者可在此選擇任一社交圈的訊息內容,濃縮顯示範圍並便於查看。訊息下方的留言與分享清單,改成單鍵切換顯示。(筆者註:若該訊息無人+1,頁面預設單獨顯示留言;若已被+1(或分享),使用者可按其圖示切換顯示分享與+1 清單)

另外,Google+結合了 Google 帳號工具列,使用者可於支援頁面內,直接點選「分享」按鈕,將資訊分享給在 Google+的友人。

至於 Google 很重視的 Hangouts 功能,這次被大幅增加存在感,像是增加快速啟動按鈕,具備更鮮明的獨立操作頁面。使用者可在 Hangouts 頁面裡,查供開播送清單。其他像是「社交圈」、「遊戲」等頁面倒是沒有太多改變。

但最值得一提還是 Google+這次最具爭議的新版個人頁面!舊版個人頁面比較像部落格型態,整體分為兩欄,左方有個正方形的大頭照,右方是使用者名稱與狀態顯示,但新版的 Google+個人介面,竟然也出現了「封面(Cover Photo)」,雖然 Google 提供兩種顯示封面的版型,但似乎此舉仍不為外界支持,甫上線就被輿論看衰 Google+正在向 Facebook 看齊。

★ 相關連結

Toward a simpler, more beautiful Google(Google 官方部落格,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