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癮永難填補 紀錄片探究原因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在累積物品,並且陷入一個不斷購買的循環,到底為什麼人們無法控制這種購物癮?其實和我們所存在的經濟結構和產品設計目的,都脫不了關係,今晚十點公視紀錄觀點,要透過紀錄片"物滿為患",帶您一起探索人們和購物慾望之間的關係。 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擁有多少東西?為何明明已經有的物品,卻仍控制不了購物慾望,一買再買,囤積整間房子?作家班傑明巴伯認為,這是資本主義作祟,好比說"鞋子",明明只需要考慮實用性,但卻因各種理由,人們面對多樣款式的鞋子,很難抗拒。 ==作家 班傑明巴伯== 資本主義現在 不再製造世界需要的東西 而是製造需求 來推銷他們的商品 其實現代人們的需求早已被滿足,但資本主義結構下,還是會繼續製造需求、推銷商品,讓人不想買也得買,因為物品都被設計有壽命,像是尼龍絲襪加入化學物質,不會壞的尼龍就會變脆弱;噴墨印表機晶片會計算超過幾千次印刷就會壞掉;蘋果公司發明梅花型螺絲,將電池鎖在機殼,也算出電池效能維持18個月,對公司獲利最大。也因為購物有助經濟成長,防止經濟崩盤,變成每個人都被困在這個架構裡,不消費不行。 ==作家 提姆傑克森== 如果不買東西 我們就不能製造東西 不能製造東西 就沒有工作 沒有工作就沒有錢 沒有錢 就不能買東西 我們被困在這個架構裡 不消費不行 如果把家裡的所有物品一件一件排列,你會發現空間根本不夠,恐怕還得換到比房子大8.5倍的倉庫才行。但問題是,擁有更多東西,真的比較有優勢嗎?而且除非經濟結構改變,不以成長消費為主,否則人們恐怕永遠都戒不了購物癮。 記者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