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書店風景 石橋:《書店不死》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相較於連鎖書店的整齊劃一,獨立書店則是每個地方獨特的風景。只是小書店的生存日益困難,連鎖書店也面臨轉型問題。「書店該何去何從?」曾任出版社編輯、記者的石橋毅史,走訪日本連鎖書店、獨立書店、二手書店的店員,寫成《書店不死》一書。 「一個在書店工作了10年、20年的人,卻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這樣的人生不是很無趣嗎?如果一直很想開書店的這個人,能在全國各地展店千家的話,一定能改變這世間。」在東京經營5坪大獨立書店的原田真弓,以這句話感動了石橋毅史。 原田真弓當過16年的連鎖書店店員,獨力開店是一種反抗。她提到過去每天處理眾多書,練就一身能迅速將書分類、處理、上架的本領,「但總覺得有股歉疚感」,沒有辦法善待每本書。如今經營獨立書店,則享受用自己的方式把每一本書交到客人手中。 任職於日本最大書店淳久堂的福嶋聰,敢於批判書店在進書上的封閉態度,他捍衛紙本書,但也強烈建議須面對電子書的衝擊,使他成為非主流的異聲。 據統計,日本書店已從1992年的2萬2千多家,降至2010年的1萬5千家,平均每年倒閉1000家。曾有「教主級書店店員」稱號的伊藤清彥從盛岡的地方書店被裁員後,感嘆:「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伊藤清彥每個月讀90本書,學養豐富,憑精準眼光成功打造許多本「由書店創造出來的暢銷書」,他在店內的手寫海報文宣如「推理小說史上最棒的傑作」以霸氣獨樹一格,也以鄉土類書籍的活潑陳列方式,打造地方書店的文化特色。 他說,這份工作最迷人的,就是能針對客人詢問的書介紹相關書籍,但如今連鎖書店引進的POS管理系統(銷售時點情報系統,能讓書店即時掌握各分店業績與庫存量),傾向把同一銷售手法套用到每一分店,取代了像伊藤清彥這種擅於把不受青睞的書推向暢銷書的老將經驗,成為許多書店店員洩氣的來由。 即使書店的經營日益困難,石橋毅史仍以這句話捍衛書店從業人員的精神:「對於趨勢的走向提出疑問,站在少數的立場思考事情,這就是『書』世界最基本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