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外婆家!】甲仙新移民 戲劇演出故鄉情

【走,回外婆家!】甲仙新移民 戲劇演出故鄉情

文■李岳軒 圖片提供■甲仙愛鄉協會 今年暑假,阿寶十歲,第一次到柬埔寨的阿嬤家。 一開始,阿寶很不習慣阿嬤家什麼都沒有,沒電視、沒冷氣、也沒沙發和炸雞,更不能接受柬埔寨當地的食物。但是,在阿嬤循循善誘下,阿寶漸漸適應不同文化的衝擊。隔天一早醒來,就和表兄弟姊妹玩在一起了,還跟著阿嬤到湄公河裡洗澡、抓魚,到田裡種菜、拔玉米。 因為這次暑假和阿嬤的相處,阿寶終於瞭解了柬埔寨的歷史和文化,也更珍惜在台灣擁有的資源。 ──截錄自《阿嬤和孫子的故事》文宣 「甲仙」位於台灣南部的高雄市,是一個深山裡的農業小鎮。如同其他台灣鄉下地區,這裡的男性娶了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女性,她們有的獨力扛起家計,有的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在這與世無爭的小鎮裡,默默做好人妻與人母的工作。 然而2009年夏天,一場意外改變了她們的生活;莫拉克颱風侵襲南台灣,為甲仙帶來史上最嚴重的災情,災後面對殘破的環境,在當地「甲仙愛鄉協會」帶領下,新移民姊妹跟居民一同攜手重建家園。這時候,戲劇工作者孫華瑛受邀至甲仙舉辦「藝術陪伴課程」,除了在心靈層面協助居民走出受災陰影,也讓她與這裡的新移民姊妹有了第一次接觸。 參與課程的新移民姊妹們,在華瑛老師的帶領下,藉由故事分享、肢體訓練與內心對話,逐漸找回她們來台多年後,幾乎快忘記的母國文化。雖然之後有些姊妹因家庭或工作而退出課程,但仍有六位姊妹在課程中找到對戲劇的興趣,決定跟隨華瑛老師至今,她們是來自柬埔寨的沈文香、林素英、陳美芳,來自越南的黃美珠、阮氏美姮,還有來自菲律賓的羅娜貝。 ▲新移民姊妹在「藝術陪伴課程」中,藉由故事分享、肢體訓練與內心對話,逐漸找回她們來台多年後,幾乎快忘記的母國文化。(圖片提供/甲仙愛鄉協會 文/李宥榛) 到了2012年,六位姊妹與華瑛打算做一齣正式演出的戲劇,當作這堂課程的成果發表。在籌思劇本時,恰巧聽到甲仙有一位柬埔寨姊妹蘇美玉要返鄉探親,一群人聊著聊著,最後變成多人同行的「柬埔寨文化體驗團」。這趟14天的旅程,華瑛與姊妹們去書店買繪本、去市場買食材、去當地國小交流……帶回許多珍貴的文化素材,故事靈感就從旅程裡一點一滴累積成型。 回台灣後,大家在眾多柬埔寨繪本中選出《阿嬤的教導(Grandmother’s Morale)》,用它的故事來當劇本主軸,旅程中看到的高腳屋、兒童遊戲、酸魚湯、甚至「紅色高棉」歷史,也成為這齣戲的一部份。 演出人員方面,飾演主人翁「阿寶」的菲律賓姊妹羅娜貝,無疑是全劇的靈魂人物。「阿寶」一開始不喜歡柬埔寨,經過跟飾演「阿嬤」的沈文香互動後,漸漸喜歡上柬埔寨文化。透過舞台上「阿寶」極具喜感的言語及肢體動作演出,讓觀眾開懷大笑之餘,也能了解這齣戲要表達的涵義。值得一提的是,羅娜貝在演出期間懷有身孕,仍挺著大肚子賣力演出,她笑說:「演戲動作不大,不辛苦啦!」 ▲新移民姊妹們在眾多柬埔寨繪本中選出《阿嬤的教導》,用它的故事當作劇本主軸。(圖片提供/甲仙愛鄉協會 文/李宥榛) 籌備過程中,指導老師孫華瑛與愛鄉協會的許淑卿,是這群東南亞姊妹最堅強的精神支柱,從2009年災後至今,兩人陪姊妹們一起哭、一起笑,彼此建立深厚的情誼,更不時協助姊妹們平日的生活,讓她們無後顧之憂投入演出排練。 經過數星期排練後,劇團在2012年10月25日到鄰近的寶隆國小演出處女秀,回憶當天的演出,姊妹們笑說:「緊張死了!第一次上場腦中一片空白,之後才越演越好。」幸好劇團在寶隆國小、甲仙國小的演出獲得孩子們熱烈反應,之後更受邀到市區的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對另一批新移民姊妹表演,她們打動人心的演出,讓台下同為異鄉人的觀眾感動不已。 演出告一段落後,六位姊妹回歸帶小孩、上班的妻子及母親角色,看似劇團就此停擺,不過她們目前仍每週和華瑛老師上課一次。我問她們還想不想再演戲?眾人異口同聲說:「只要有華瑛老師帶,我們當然願意!」 因為有了這群姊妹,這個深山裡的農業小鎮變得不一樣了。 ▲在戲劇工作者孫華瑛及甲仙愛鄉協會的協助下,6名東南亞移民完成一齣舞台劇,並且建立起深厚的革命情感。(圖片提供/甲仙愛鄉協會 文/李宥榛) 後記:甲仙姊妹們旺盛的生命力,吸引台灣知名導演楊力州來此拍攝關於她們的紀錄片,全片已拍攝完畢,預計於2013年9月公開放映。 《阿嬤和孫子的故事》 101年甲仙新移民姊妹校園巡演 主辦單位:甲仙愛鄉協會 指導老師:孫華瑛 工作人員:許淑卿、曾麗雲、曾瑞昇 演出地點:寶隆國小、甲仙國小、高雄市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 演出人員: 羅娜貝(菲律賓)飾演阿寶 沈文香(柬埔寨)飾演阿嬤 陳美芳(柬埔寨)飾演媽媽 阮氏美姮(越南)飾演爸爸 林素英(柬埔寨)、黃美珠(越南)飾演其他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