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新埔 重現客家囍宴 扛桌凳吃炆菜

中國時報【莊哲權╱台東報導】 辦桌囉!台東縣關山新埔社區,昨天重現客家先民「走桌婚宴」,85歲的耆老邱運德,示範消失40多年的「扛桌凳」方法,眾人都覺得十分有趣。 廖家宅院前,大夥圍坐古老方形桌,品嘗社區媽媽們端出的「4炆4炒」宴客菜,濃濃客家風味,四處飄香。 62年前以「走桌」習俗結婚的客家爺爺邱運德現身說法,他扛起古老客家方形桌,臉不紅、氣不喘,還一邊解釋當年的結婚習俗。 他說,早期每戶家庭都只有1組桌椅,宴客時就要到處張羅桌椅,並由鄰居幫忙扛到會場,通常1人4張椅、1人1張桌,如果地方遠一點,人手又不夠,也有1人扛起1桌4椅。 他說,除了「扛桌凳」的傳統以外,菜刀、托盤也都是大家合力湊出來,充分展現客家人團結、刻苦的精神;大概在民國60年以後,就沒看過這習俗。 昨天在新埔社區的廖家古厝前席開14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鍾敏淵表示,他們花了2個月時間,挨家挨戶挖寶,才找出這些好久不見的4方桌、長板凳及碗盤。 他說,客家人辦桌,吃的是最傳統的「4炆4炒」,「炆」是用大鍋慢煮,「炒」則是用大火快炒。 昨天中午,社區婆婆媽媽們帶著年輕媳婦,端出剁雞盤、炆荀乾、客家小炒、炆封肉、酸菜炆豬肚、薑絲炒大腸、菜脯蛋、豬肺鳳梨炒木耳、排骨炆菜頭、鴨血炒韭菜等10道的客家菜,大人、小孩吃得樂開懷。 鍾敏淵說,這次的懷舊囍宴是農村再生實作活動的最後階段,希望重新呈現早期的客家辦桌文化,並將這些文化保存下來,傳承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