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相對中國擁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正在急劇減少

#1. 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最近颳起了一陣“小米颶風”。素有“中國的蘋果”之稱的手機廠商小米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為5%,超過了蘋果(4.8%)。雖然三星(17.6%)仍然維持著第一排名,但已經比市場份額曾超過20%的2012年有所下滑。已經超越蘋果甩的小米趕超三星電子也將不是難事。最重要的是小米手機產品的競爭力不容忽視。該公司今年9月份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機Mi-3搭載有最高端的顯示屏IPS和最先進的處理器(NVIDIA1.8Ghz Tegra 4等),而且在中國銷售的價格只合36萬~44萬韓元,相當於三星Galaxy S4的一半。LG經濟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朴來貞(音)表示“中國高端手機產品的外形與配置都與國際企業的產品沒什麽差距”。

#2. 今年9月26日首爾在POSCO中心舉行的鋼鐵產業發展論壇上,氣氛非常緊張。進行主題演講的延世大學金屬工學係教授閔東晙警告稱“中國的技術發展將使韓中日三國的鋼鐵產品在5年內變得不相上下,10年內將沒有技術差距”。他指出,每年購入4600萬噸鋼鐵的東南亞是第一個競爭的舞台。閔教授的警告已經成為現實。印度尼西亞的中國鋼鐵進口額從2011年的9億9700萬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13億4700萬美元,增加了35%。KOTRA雅加達貿易館的相關人士表述“在韓國對印尼的主力出口產品鋼鐵和石油化學領域,中國的競爭力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韓國相對中國擁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正在急劇減少。現代經濟研究院10月3日將世界市場份額等因素計算在內,對兩國產業競爭力進行比較的結果顯示,韓國擁有絕對優勢的產品有299個(24%),而2010年這一數字為349個,兩年時間裏有50個產品被中國追趕,兩國差距從“難以逾越”的變為了“可以一試”。

特別是在鋼鐵等金屬產品領域,已經有19個產品(68個→49個)失去了絕對優勢。在電子、機械領域,共有16個種類(75個→59個)落在中國的射程之內。

中國趕超的速度更加令人擔憂。從2005年到2010年5年時間裏,韓國共有22個產品種類失去絕對優勢地位,而僅在最近兩年,就有50個產品失去優勢地位,是之前5年的2倍還多。幸運的是,現代經濟研究院評估認為,在化學、纖維、汽車和船舶等領域,韓國還維持著競爭優勢。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院千龍贊(音)表示“韓國雖然還保持著一般的競爭優勢,但與中國的技術差距正在縮小”,“在進行韓中自貿協定(FTA)談判時,一定要考慮到這點變化”。

中國企業正通過巨大的內部市場積纍技術能力,然後進軍海外市場,逐漸縮小與國外企業的競爭力差距。最具代表性的企業是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領域的海爾集團,在取得中國市場份額冠軍後,成功成為了世界市場的老大。海爾冰箱2012年在世界市場的份額為14.8%,連續第五年排名第一。在建工設備領域,三一重工在2012年超越鬥山重工業,成為中國市場的份額老大(12.7%)。2006年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只有1.2%。三一重工在海外有20多個分公司,正針對110多個國家展開攻略。特別是,中國企業在需求巨大的新興市場表現強勢。中國在巴西機械裝備領域的份額(以1~7月為標準)從2012年的20%上升到今年的23%,超過了美國(21%)。

最近中國還在搶占未來產業。在信息技術(IT)產品用的二次電池領域,中國正在上演逆轉。2012年韓國和中國分別生產了18億4380萬和18億零570萬個單體電池(cell),但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共生產了4億6180萬個cell,大幅超過韓國(4億1600萬個),成為了生產冠軍。中國在軟件領域的力量也在逐漸增強。2012年,在市場規模達1億5000萬美元的越南網絡游戲市場,排名前十的游戲中有七個是中國企業的產品,韓國Webzen勉強排在第10名。

進軍中國的某企業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最近增長鈍化,但中國正在對過剩設備進行結構調整,對未來增長產業進行大膽投資和革新”,“雖然和韓國一樣對外景氣不甚樂觀,但完全不同於韓國財界進行總裁審判、稅務調查等亂作一團的內部經濟氛圍”。在經濟專業雜誌「福布斯」評選的100大創新企業中,中國在2012年有4個入選,今年有5個入選,而韓國沒有一個企業上榜。

【 延伸閱讀 】
美日“對朝製裁中”,不願投資開城工業園區
更多新聞請看韓國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