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漫步雲端:吃飯皇帝大

■卡蜜兒 每兩個月,我在鎮上的衛生所擔任哺乳團體帶領人,和鎮上的準父母或正在哺餵母乳的家長一起討論育兒點滴。雖然孩子們都已經離乳,不過兩個孩子合計5年的哺乳期,讓我對哺乳的知能齊備,相關議題也算熟悉,加上和大家相談甚歡,幾年下來,雖然團體沒有什麼經費,我仍然以擔任志工的心情繼續運作。對我而言,哺乳團體往往變成我的多元文化學習時間。 來參加哺乳團體的成員,每一次都會有新移民母親,我們所在的中部小鎮,以越南籍新移民居多。因此衛生所工作人員後來也請擔任翻譯志工的越南籍媽媽參與團體,以便有需要時協助翻譯,除了越南,印尼籍、中國籍的媽媽都曾來參加過哺乳團體。 不同文化對於餵母乳的文化也是不同的,有一個印尼籍媽媽,她很堅持要餵母奶,她說她們家鄉的慣例是至少餵到孩子2歲,她的台灣籍老公對於太太如此堅持很是頭痛,帶她來哺乳團體是希望大家「勸勸她」不要那麼固執。 令她老公意外的是,她太太的做法其實與WHO的建議相符,如果媽媽願意,餵到2歲對孩子很不錯。台灣老公本以為可以得到同一國的支持,沒想到卻是讓她太太得到強而有力的後盾,喜滋滋地帶著孩子打算照自己的母國習俗餵到2歲!之前從朋友那兒聽說印尼的坐月子習俗是真的都得「坐著」,從這位印尼媽媽身上也得到印證,她們認為坐著才能讓身體得到好的復原,因此除了層層綑著腹部,坐月子期間都不能躺。 上一次,一個越南媽媽帶來的小女嬰,耳朵上有一圈小小的白環,在越南、印尼這些國家比較常看到小女孩在很小的年紀就穿耳洞,她說那是她的媽媽從越南來台灣幫她做月子時,順便幫她女兒穿的。這門手藝現在也是只有年紀較大的人才會。用的工具很簡單,縫衣服的針和線,用火把針消毒,連著線的針就刺過耳垂,未滿月的嬰兒肉很嫩,一下就穿過去,線就綁成一個像耳環的圓圈打結,留在上面,耳洞就穿好了。這些多元文化交流,對我來說是非常豐富的學習! 長久下來,發現對於新移民媽媽們來說,餵奶的技術性問題並不困難,在台灣這個陌生的環境裡哺餵母乳才是新的挑戰。大部分的新移民媽媽不知道公共場所有「哺乳室」,加上不敢在公共場所餵奶,要不就是不敢出遠門,要不甚至幾乎不出門。有個媽媽則提到,雖然有哺乳室,但是她曾經看到幾個年輕女生擠在大賣場的哺乳室裡化妝、換衣服,她不好意思要求她們讓位,反而又帶著小孩跟老公衝回地下停車場的車裡餵奶。於是我加入了法令說明,包括公共場所母乳哺育條例,下一次,她應該跟那幾位在哺乳室換衣化妝的女孩說:「吃飯皇帝大」,先把空間還給她們餵奶,等孩子吃飽再借她們繼續化妝…… (家庭合作事業協會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