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上的天使:貓中途之家

在台灣,每天有上百隻流浪貓,被送進各地的收容所,它們的生命從此開始倒數計時,為期12天的沙漏見底時,沒有被領養的貓咪,就要接受安樂死離開這世界。

為了替流浪貓找到溫暖的家,有一群人自願當起「貓中途」志工,先在自己家裡照顧需要救援的貓咪,再轉贈適當的認養人。

貓中途就像流浪貓生命旅途上的天使,一次相遇,改變了它們的一生。

在台灣,每天有上百隻流浪貓,被送進各地的收容所,它們的生命從此開始倒數計時,為期12天的沙漏見底時,沒有被領養的貓咪,就要接受安樂死離開這世界。

為了替流浪貓找到溫暖的家,有一群人自願當起「貓中途」志工,先在自己家裡照顧需要救援的貓咪,再轉贈適當的認養人。
貓中途就像流浪貓生命旅途上的天使,一次相遇,改變了它們的一生。

「在路上看到受傷的、或是被遺棄的流浪貓,我就是無法視而不見。」葉子自此成為台灣數百名「貓中途」中最資深的一位志工,至今照顧過500隻以上貓咪;愛貓成痴的她,患有氣喘還對貓毛過敏,但即使如此,她仍然養了三十多隻貓咪,醫生說她是在慢性自殺,她也無怨無悔。

2001年,她與原本從事資訊業的男友蘇聖傑一起建立台灣最大的寵物領養網站「台灣認養地圖」,十多年來幫助數萬個幼小生命找到新家,免於流浪。

從街上到家中:流浪貓之路

貓中途就是接手照顧被棄養、虐待、或有傷病的流浪貓的愛心志工,細心呵護,確認它們的健康狀況穩定後,再幫它們尋覓合適的新家庭。

被接回貓中途家裡的貓咪多是「米克斯」混種貓,不是被棄養,就是一出生就失去母貓的照顧,如果沒有人即時救援,只有死路一條。

看似容易的接貓過程,其實潛藏風險。因為不是每隻貓都會乖乖等著被抓,而且受傷的貓咪身上可能帶有許多病菌、跳蚤和寄生蟲,加上防衛心重,因此貓志工出門接貓時,必備工作手套、貓罐頭與誘捕籠,開始「守株待貓」;有時候可能要耗上一整晚才能誘捕成功。
「接貓最重要的是隔離,」葉子說,不管流浪貓看起來多麼健康安全,新來的貓一定要進行徹底隔離,否則家裡其他貓咪都會有感染疾病的風險。
接回來的貓咪狀況各有不同,其中最難照顧的就是「奶貓」。

奶貓就是出生1個月內還沒斷奶的小小貓,此時貓中途必須扮演貓媽媽的角色,調配貓專用奶粉,每3~4個小時就要用特製奶嘴餵食;並且用濕紙巾模仿貓媽媽舔舐奶貓的肛門與尿道,幫忙排泄。奶貓的抵抗力差,容易生病,也要特別注意清潔與保暖,並時時觀察,一有狀況立刻送醫。

是中途,也是終途

從單純的照顧貓到變成貓中途,細心呵護每一隻毛小孩的葉子說,要將一手拉拔大的貓咪送出去,並不容易。因為不是每隻貓都適合送養,例如現在還住在葉子公寓中的秋秋,由於前任飼主不讓它使用貓沙,導致它會隨處大小便,很難找到人領養。此外包括膽小貓、受虐貓等,葉子也都做好心理準備,要陪它們到生命的盡頭。

又如因為車禍撞擊,下半身器官全部被擠到上半身的流浪貓小四,目前正在貓公寓中舒服地窩著,幾乎沒有行動能力的它,不要說進食,連呼吸都有困難。
葉子特地為它準備了一台氧氣機,讓小四每天吸4小時的純氧,以減少呼吸困難的症狀。「我的願望是讓它在臨死前能吃遍所有的貓罐頭。」葉子說,小四隨時都可能斷氣,在那之前,她只能盡力給小四最好的照顧。

送養路迢迢

當貓咪的身心狀況穩定了,貓中途就會在台灣認養地圖、貓咪論壇、台中市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等認養網站上張貼認養公告,提供貓咪的近照與生活細節供認養人參考。粗估每天在各大認養網站上新增的貓咪數至少上百隻,想要有個性的貓,或是愛撒嬌的貓,任君挑選。

當認養人在網站上提出申請後,要先填問卷留下基本資料,並進行自我評估,包括經濟狀況、居住空間、工作時間等。由於以前曾發生過領養人家中的窗戶沒有裝紗窗,導致貓咪從5層樓公寓跳樓傷亡的不幸事件,因此貓中途會親自到認養人家中拜訪,檢視居住環境,提出改善意見,以確保安全。

之後則換成認養人要到貓中途家中和貓咪見面,透過實際相處,確認自己真的想要領養,也看看彼此是否投緣。第一次見面後,還不能把貓帶回家,葉子設定認養人要有3天的冷卻思考期,才能正式把貓咪接回家。

最後還得簽下切結書,保證會善待貓咪,尊重貓咪的生活習性,並承諾會帶貓咪接受晶片注射以及後續疫苗的施打,否則送養人有權將貓咪接回。

無法承擔之重

通常早上5點半左右,貓中途的一天就開始了。先餵幼貓,再放成貓的早餐飼料,接著清理貓砂,貓事搞定後才刷牙洗臉,準備出門上班。

上班時間如果發生有貓咪受虐或受困事件,熟識的消防員或愛心志工也會連絡他們,看看能否接手照顧。若時間允許的話,請假趕去現場接貓,也是常有的事。

「下班回家第一件事還是餵貓、清貓沙,」葉子說,通常養1隻貓只要3~4天清一次貓沙,但貓公寓裡貓口眾多,一天至少要清2次。

接著打掃環境,然後帶貓咪去看醫生,常常回家後根本無暇吃飯,不知不覺已經晚上九點多,這時還要將待送養貓咪的照片po上網,更新近況,爭取送養的機會。

跨界創新局:野喵中途咖啡

很多有愛心的人無法勝任貓中途的工作,經濟壓力也是主因之一。新北市有4個年輕女生於是想出了更務實的作法,將咖啡廳當成貓中途之家。

位在新北市三重、蘆洲交界地區的野喵中途咖啡,就像時下熱門的寵物餐廳一樣,客人可以在店裡喝咖啡、吃鬆餅,同時享受可愛迷人的貓咪在身旁磨蹭,看他們互相追逐嬉鬧,消磨悠閒時光。野喵中途咖啡和其他寵物餐廳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只要客人看到投緣的貓咪,就可以直接申請領養。

她們不在意收入多寡,生活重心全放在貓身上,抱著「貓咪吃得飽、睡得好,人餓不死就好」的心態,店裡二十多隻貓咪的開銷全由咖啡店收入負擔,開店至今不到一年,已經送出超過100隻貓咪。

人與貓有更多可能

為了創造人與街貓更好的共存空間,近年國內外動保團體大力提倡TNR(Trap捕捉、Neuter絕育、Release回置),以結紮代替撲殺。

台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指出,一個地區只要有7成的街貓節育,此地區的貓咪數量就不會再增加。此外,捕殺一隻流浪動物平均要花費4,811元,節育一隻街貓只需2,000元,也更人道。台北市與動保團體合作,3年來在近200個里推動TNR行動,投入超過500萬元經費,替四千多隻街貓進行TNR,配合實行的社區成效斐然,對市府而言是低投資高報酬的良善政策。

長期關注流浪動物的作家朱天心更為文指出,施打過狂犬病疫苗的貓狗,等於是防止山野動物入侵人居地的防火牆,如果濫捕虐殺,無疑自毀長城。

犬貓是人類最好的寵物伴侶,學習正確對待動物的觀念與知識,並教育給下一代,這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