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科技 是愛還是害?
【編譯謝雯伃綜合外電報導】當代社會的5歲以下兒童,對新科技出奇地嫻熟,相較於上一代從無到有累積科技經驗,他們是不折不扣的「科技原住民」。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從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到遊戲機,對幼兒而言,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本能地在平板螢幕上滑動手指,有自信地按著操作按鍵。 ▲義大利米蘭一名婦女抱著女童使用iPad,圖攝於2012年9月20日。(圖文/路透) 就算父母們享受把電子設備交到小朋友手上後的片刻安寧,他們還是會擔心電子螢幕傷害兒童大腦。但是,螢幕似乎對於學習有助益,還能帶來比以往更好的互動學習體驗。 互動螢幕具教育潛力 威斯康辛大學的一項研究日前於兒童發展協會(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舉辦的會議中發表。該研究發現,2-3歲的幼兒對於能夠鼓勵他們去觸控的螢幕,回應度比那些不要求互動的螢幕要來得大。研究指出,螢幕互動性越大,它的真實度越高,對2歲大幼兒來說,就越有熟悉感。 進行該研究的人類發展暨家庭研究系助理教授科克利安(Heather Kirkorian)指出,觸控式螢幕對於幼兒具有教育潛力。當她以觸控式螢幕進行另一項識字測驗時,也出現同樣的結果。「與觸控螢幕互動的兒童識字的速度快得多,錯誤更少,學得更快。」「但是我們不是透過觸控式螢幕把孩子變成天才,只是幫助他們取得更多資訊。」 所以家長們可以放輕鬆一點,你家的幼兒只是自然地在與世界互動。雖然他也可能因此提早對網路遊戲上癮,無法自拔。 不論是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科技都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許多小學和幼稚園都於課堂上引進iPad來幫助學生學習。科技、科技運作模式和資通訊科技(ICT)都已是課程大綱的一部分。 「我並不是那些認為我們不該讓兒童接觸手機、平板的人。」「早期教育」(Early Education)主席莫雷特(Helen Moylett)表示。該慈善組織目標在於改善對於5歲以下兒童的教育方式及品質。「如果使用得當,相當有幫助也是有趣的教具;當然不是一直使用科技產品,這也無法取代其他教育方式。」 然而,她擔心的是,父母自己也不見得是幼兒的行為模範。「我看過有父母邊走路邊傳簡訊。他們太過沉迷科技設備,變成與子女溝通的阻礙。」 取決家庭態度 日前蘇格蘭史德林大學(Stirling University)教育學院進行一項研究,發現家庭在家中對科技的態度,是影響兒童與科技產品關係的重要因素。研究的結論是:「3至5歲幼兒的經驗取決於每個家庭個別的社會文化脈絡,和每個孩子的喜好。」 「科技並沒有主導或驅使兒童的體驗,主要還是兒童本身的慾望和他們的家庭文化會形塑他們關注的事物。」史德林大學報告作者暨研究進行者史蒂芬(Christine Stephen)表示,大多數父母了解上癮和依賴科技設備的風險,也會設定使用螢幕時間的規則,確保子女能夠從事多種室內、外活動。 心理學家西格曼(Aric Sigman)博士經常表示,兒童接觸螢幕的時間比過去來得多太多,這個習慣必須扼止,因為可能會造成上癮或憂鬱。他估算,今日的兒童到了7歲時,人生中會有整整一年時間是黏在螢幕前的。如果這是真的,這個事實確實很嚇人。 然而,如果如同各項研究所統計的,英國只有9%的兒童無法在家中或學校接觸到電腦等,那麼電腦螢幕已相當普遍,沒有回頭路可走。控制的關鍵必須要轉為,確保兒童在電腦螢幕前時,能夠做最好的利用,下載最佳的教育App,還有正確的軟體,幫助學習。 雪菲爾德大學(Sheffiled University)教育系教授馬許(Jackie Marsh)表示,在螢幕如何幫助兒童學習上,必須有更多研究。「我們必須要列出,對我們來說,那些是一個好的App應要有的條件,因為教師們缺乏一個判別的資源。現在已經不是討論要不要給孩子iPad的問題了。」她表示:「重點在於,App的品質。」 她主張,品質優良的課程和特定軟體能夠幫助學習障礙兒童,發展他們目前所欠缺的技能。線上環境也能夠提供兒童一個發展自信的虛擬空間,這有時在家中和教室中並無法做到。她對家長的建議是,每天使用螢幕2小時對於6歲以下兒童已足夠。 馬許補充道,雖然有一小部分人認為電腦螢幕對兒童健康有害,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確實有害。研究顯示,兒童對於同一種媒體一下子就會感到厭煩;他們比較傾向於一下子使用螢幕,一下子玩玩具,然後又到戶外去奔跑。 「我們可能對此有無限恐慌,但幼兒對整個世界都非常好奇,想要理解。」莫雷特表示,幼兒想要接觸這個世界的各種事物,或許到最後,他們只想要用大人一樣的方式享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