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的聲音:當數位已成記憶

■張義東 「所謂靈魂,無非是記憶;所謂記憶,無非是檔案;所謂檔案,無所謂生死。」曾經,為了演講《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我刻意為熱望「完全記憶」者製作了這段表述。依此推論,人人皆必迎接永生,saved,存檔並得救,不必等待Neo。你相信嗎?我不信。 先行懸置關於人類存在的終極問題,話說,那檔案可是會死的!但看網路世界裡,「數位黑洞」的的確確造成了檔案死亡,記憶凋零,一幅《說不完的故事》裡,「空無」肆虐景象。所幸,如今不列顛6騎士出手了——科幻小說?不,不,這是新聞報導。 大英圖書館、蘇格蘭國立圖書館、威爾斯國立圖書館、牛津波德里安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都柏林三一學院圖書館,6家英國最大的圖書館(都柏林也在內,是因為最早版本的法案施行時,愛爾蘭還是英國領土,之後則此規沿用),自4月6日起,執行這項鉅型計畫,依2003年即已通過的《圖書館法定送存法》,開始全面「收割」,自動存取以英國為母國的5百萬個以上的網站,估計以億兆計的網頁、電子書、公開的臉書、推特等等。 主事者痛惜,10年以來,不知多少電子出版、線上報導、議論、與其他未曾印刊出版資料,徒然消亡於數位系統裂隙之中。尤其當此數位之世,不上網路,無以識英國,長此以往,後世史家如何能知今日紅塵滾滾?例如倫敦7/7爆炸案與2008金融危機,資料佚失,已在眼前。 然而,虛擬如海,此舉雖壯,不過當下此刻一瓢飲。為了保存國家的「數位記憶」,只能一步一腳印地「擷取數位宇宙」。 批評者則云,網上「公共」空間裡,一出聲便記入史冊,未免太過沉重,上傳美食照片附上兩句嘻笑怒罵,大概鮮少有人會念及,那將是天長地久,永無絕期。 有公民監督團體擔心,如此搜刮將危害隱私權。也有人指出,網路,尤其社交話語,原本就只為即時,不看將來,這番收羅,也是竹籃打水。 數位出版資料之全面收割,就內容與紙本刊印相近者而言,亦即四庫全書、報紙微縮片之後的進化版。人類出版資產的建檔立案,於此數位時代中,自應精進擴充。 然今非昔比,網路熙攘滾滾,不但有故日所謂公共資料,更有私人與難謂公私,紛雜其間。當數位已成記憶,留下來的,會不會是茫茫廣袤,彷彿波赫士帝國地圖? (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