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重振撞球王國 能否馬到成功?(下)

記者楊政典/綜合報導

在台灣,想靠撞球討生活,難度越來越高。如果這項運動「錢」途無「亮」,年輕人自然不願意投入,很難磨出頂尖選手。像是年度四強鄭喻軒這樣的年輕「撞」士,可能越來越罕見。

「我的學費、生活費,都是靠打撞球賺的,」鄭喻軒說,「打了這麼多年的撞球,不想放棄。」

鄭喻軒除了打比賽、贏獎金之外,還會去撞球館打工,但這樣的機會也不是很多。曾經如雨後春筍的撞球館,現在已經越來越少。這個指標,代表開撞球館沒賺頭,只好一家一家慢慢收掉。

「想當初,台灣的撞球館高達4000多家,比連鎖商店小7還多!」女子撞球主委鄒明德說。那個黃金年代並不遠,大概是15年前,「撞球間」不再是少年隊會去抓人的地方,青少年可以正大光明地進去打球。

但那盛況已不復見。「現在年輕人的娛樂很多,」鄒明德說,「撞球不再是那少數的選擇之一,得面臨電影、KTV、網路、遊戲等競爭。」

另一個指標則是,在台灣辦的國際賽也變少了。「以前每年會有一兩場國際邀請賽,不少國外名將都會來台灣表演,現在只剩下安麗盃。」鄒明德說。

辦國際賽、邀請賽的好處是,可以攻佔媒體版面,台灣選手如果打出好成績,也許能帶動一波撞球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