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不會殺人 是人殺人」 學者:極端個人主義

【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是否該對槍枝進行管制?《微軟國家廣播公司》的一篇報導,試著從哲學的角度來切入公共議題。贊成管制者經常會說:「槍枝容易取得,因此會助長潛在的犯罪者,將它用於殺人的用途。」 但贊成擁槍的美國保守派人士也也經常提出反駁,鮑伊(Matt Boyle)在保守派新聞網Breitbart.com上,提出一個典型的反駁論述:「那也來管制刀子吧,你家廚房不能有切牛肉的刀子,因為瘋子可能會拿它來刺人。」鮑伊認為,武器是中性的,不是武器殺人,而是「人殺人」。是犯罪者(通常是瘋子)先有殺人衝動,然後再找武器,最後才幹下暴行。 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哲學系副教授薩林傑(Evan Selinger)卻認為,這是標準的科技工具論觀點,它背後假定:「科技本身是價值中立的工具」,人有好壞,但工具沒有。 薩林傑認為這個想法有誤。接受《微軟國家廣播公司》訪問時,薩林傑指出工具會對人類心理產生深刻影響,會左右我們的行為取向,電子郵件的發明就是一例。 電子郵件大幅降低寫信寄信的各種成本,但卻改變我們寫信的習慣。一收到電子郵件,若覺得自己被冒犯,當下情緒激動,容易讓我們寫出言詞激烈的回信,但事後又經常懊悔不已。電子郵件的出現,改變我們在傳統信件中能培養出的自制能力。 正因類似問題不斷發生,所以谷歌後來推出Mail Goggles。為確保寫信者不是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寄出,Mail Goggles要求寄信者先答對幾題數學測驗。 薩林傑借用心理學家吉勃遜(James Gibson)的「預設用途」(affordance)概念,指出所有工具都有特定用途,而特定用途會影響人的行為。 雖然如何影響是個複雜問題,它牽涉到每個人所處環境的差異,以及槍枝使用上的訓練程度不同,所以回應方式不盡相同。但如果就槍枝的設計意圖來看,情況會簡單許多,因為槍枝基本上是「終結生命」的用具。 薩林傑認為,人一但握有槍枝,多少就會改變人對世界的理解,行動容易變得更加大膽。槍枝則會產生巨大的心理作用,人與槍枝之間會進入一個系統關係,而這個系統關係不再以行動者為中心。 全國步槍協會跟其他贊成槍枝的「人殺人」觀點,是一種極端個人主義的立場,忽視人是置身在系統之中。薩林傑表示:「這是一個基本的形上學問題,有關我們是誰、以及我們在多大程度上是自主的問題。」 思考槍枝是否該管制時,薩林傑認為,應該要理解到,強硬的「不是槍殺人,而是人殺人」的工具論觀點,在考量人如何思考、如何行為、如何反應時,是一種過於偏狹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