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澱粉效應 有機食品店爆紅

中國時報【王宗彤╱台北報導】 颱風過後,菜價飆漲。不過,有機食品連鎖店在颱風期間「價格不變」,許多有機蔬果被搶購一空。經歷毒澱粉事件,主婦們盡量「買安全食材,回家自己煮」,近來有機生鮮食品店一家接著一家開,均看準了天然有機食品逾百億商機。 目前全省有機生鮮食品店有一千家,其中連鎖店有三百家,包括聖德科斯、棉花田、里仁等,比重約三成,其餘是個人或小型有機商家。 棉花田生機連鎖店在北台灣有四十六家,預計今年底規畫展店至五十家;統一集團旗下的聖德科斯現有一○三家,長期目標規畫拓展到三百家。 中天生技集團旗下棉花田生機園地經理吳欣芝說,蘇力颱風來襲前,店裡生鮮蔬果都被搶購一空,雖然有多備貨,但還是供不應求。 據棉花田與聖德科斯有機食品連鎖業者統計,毒澱粉事件後,消費者對生鮮蔬果需求增加,六月有機生鮮蔬果銷售較五月分別增加十二.三%與一○%。其中,棉花田整體生鮮蔬果營業額占總營收二十五%,創下歷年新高。 國內生機食品連鎖店龍頭、聖德科斯總經理許清彥說,最近開了不少有機生鮮店,其中以個體戶居多;棉花田生機連鎖店六月份時有五家分店向總公司回報,附近有競爭者要開店,這是今年來最高的開店數。 許清彥指出,聖德科斯店內,「產銷履歷」東西賣得最好,因為保證從「農場」到「餐桌」一貫化安心系統,已建立口碑。 許清彥強調,大通路與大品牌連鎖有機店,必須花較多金錢與時間從產品源頭到上架都進行檢驗,或要求合作廠商通過檢驗才能上架。相對地,小型個人店較沒有完整的把關途徑。「真正」有機產品,貴一倍以上的價格都算合理。 吳欣芝說,棉花田的產品,上架後均還會不定期做篩檢,同時也很要求合作廠商「更新」相關有機認證,加以防範。